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热点 >

智能交通:下一个四十年高质量发展、经济升维的关键动能

时间:2021-12-07 09:16:13

 

来源:中国网科技

——从下一个30年的6个发展特征看正在就绪的智能交通的6个要件,《智能交通》已经给出清晰图景,那么高质量升维发展的中国道路、第二次跃迁是否已经隐约可见?

作者:DCCI*未来智库专家 胡延平

最近在读李彦宏的新书:《智能交通:影响人类未来10—40年的重大变革》,这本书激发了我的很多思考。12个章节的系统架构,也促使我对交通中国的两个四十年、尤其智能驱动下的下一个四十年,有了一些系统观察和整体判断。

上一个四十年,经济起飞、社会进步的关键依托之一是交通,下一个四十年,高质量发展、经济升维的关键动能之一还是交通。

交通建设在中国的热启动,始于1980年代,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市场经济正式确立以后,距今四十年左右。先后有三个标志,1988年沪嘉第一条高速公路的建成,1997年起的全国铁路六次大提速、2008年京津线开启的高铁时代。

上一个四十年的基本发展特征在我看来是三个:路网建设、高速化、多维发展。中国建成了规模世界第一的公路(519.8万公里)尤其是高速公路(16.1万公里)、铁路(14.6万公里)尤其是高速铁路网络(3.8万公里)。村村通公路成就卓著。港口吞吐量也达到全球第一。形成了陆路、水路、航空多维度的国际国内海量物流与人流网络。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建设更是有质的改善。交通速度成就了中国速度,交通起飞成就了中国经济的起飞。

下一个四十年的基本发展特征会是什么?我认为会是以下六点:

1.绿色交通:低碳新能源成为交通核心动力,电能为主,氢能等补充;风能、太阳能新能源的生产、传输、储存技术的跃迁是其中关键;对于中国来说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实现,恰恰在下一个四十年这个非常关键的发展区间,化石能源必须(节能减排)也必然(经济和动力效率相比新能源更低)退出历史舞台;

2.立体高效交通:向升维要速度,向空间要效率,交通工具驱动方式的转变带来“一级提速效应“,尤其可飞行汽车、个人飞行器、物流无人机等空中交通工具的涌现,将带来未来交通的“立体提速效应”。

3.超高速交通:多倍音速洲际与国内干线飞机、商用化空天飞行器、超高速铁路等,在局部付诸使用,这方面和第2点一起,必将带来交通网络的又一次大提速。

4.安全交通:生命财产安全有保障,不必再为高速发展付出较高代价,这一点其实是可以做到的。

5.普惠交通:这是交通的人本人文、社会福祉意义,也尤其是交通发展的中国角度。物理空间意义上的西部与乡村等边远、边缘地区,产业空间意义上农业等弱势经济领域,非交通工具拥有者等广泛意义上的出行人群。共享出行一直以来有一个被忽视的实质之一其实是普惠交通。弥合差距,以共同发展促动实现共同富裕,交通也是关键。以人为本,以人的需求、体验、满意度为中心,让“人民满意”,应该是智能交通生态、交通强国建设的根本目标。

6.智能交通:交通工具、路线网络、物流人流在过去四十年信息化的基础上全面智能化,尤其是陆路交通“车、路、行”三位一体的智能交通是关键技术、政策、法规要素准备最充分的部分,也将是最先就绪、得到充分发展的部分。

上一个四十年,出行方面每个人都有满满的获得感,但是在传统发展维度所形成的密度、速度,也带来了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能耗、污染、拥堵、事故,且每一个方面都足够重大。

下一个四十年的六个发展特征,既为解决问题而生,更为“升维”发展而来。不少人认为交通在中国已经建设到极致,该修的路基本都修了,基建狂魔的时代已经结束。这是局限在原有维度的惯性思维,没有看到技术的跃迁、交通的跃迁,没有看到能源、智能必将带来的空间、效率、范式的巨大跃迁将会给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又一重历史性的跃迁。看到了新基建的投资拉动意义,没有看到新基建对经济社会升维发展的驱动、跃迁意义。上一个四十年的交通建设实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向现代化基础设施的跃迁,下一个四十年,交通不仅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将以交通的智能跃迁带来中国经济社会升维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第二次跃迁。

而在下一个四十年的六个发展特征里,核心的Key、解题之钥是第六点:智能交通。对于前面五个发展特征、趋向而言,智能交通是驱动转变、架构未来的关键,是成就前五点的核心要件。无论是绿色、立体高效、超高速、安全还是普惠,智能在其中都至为关键。智能交通,可以说是交通升维发展的核心赋能者,基础设施里的基础设施,未来交通之基。

而智能交通的发展架构,在我看来是《智能交通》这本书的最大贡献。李彦宏在其中给出了这个领域有史以来最为清晰的智能交通未来图景和实现路径,主要是6个部分,在我看来也是未来智能交通的6个核心基础要件:智能交通运营商模式、车路协同自动驾驶、自适应的智能信控系统、L4级以上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技术难点与突破、MaaS也就是出行即服务模式、地图ETA通行时间智能预估和预约出行。这6个要件,已经陆续处于就绪状态,甚至从书中可以看到已经在30多个城市实施的案例。这也是智能交通不再只是图景,而是正在到来的未来的原因。

对《智能交通》这本书的6组数据印象至深,而这6组数据,恰好涉及6个要件的不同方面:

1.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数据,交通运输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占中国全国总排放量的近9%。交通运输部门的排放中,道路交通排放占比超过80%。智能与新能源一开始就是合体的,智能交通从车、路、行三个方面入手,节能减排,提速增效。

2.2030年中国将有4.5亿辆车(现在是2.8亿)。《科学》杂志2018年刊登了一篇文章,在一个仿真试验中,在一个8字形的交通场景下,14辆车中加入1辆自动驾驶的车就可以使得车流速度翻倍。百度信控在广州黄浦区核心干道开泰大道实现了一路绿灯通过12个路口,道路平均行程时间下降了25%,平均遇红灯停车次数由3-4次下降为0-1次。

3.全球每年有约135万人死于交通事故,这意味着全球平均每24秒就有一人在交通事故中丧生。在5-29岁的青少年和青年人群中,道路安全伤害是排名第一的死因。大约94%的交通事故是人为因素。相关测算表明,当自动驾驶渗透率到达50%,即可减少50%-80%的安全事故;当自动驾驶渗透率达到100%时,90%-94%的交通冲突可以完全避免。在中国湖南长沙,百度和当地公安系统从2020年11月开始合作,打造了87个智能路口,仅此一项已经实现相关区域交通事故减少35%以上。

4.2020—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价格将与燃油汽车价格达到“平价点”,电动汽车将成为传统燃油车的强有力替代。实际上新能源车在中国已经进入市场热启动状态,2021年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9.7万辆和38.3万,在汽车总销量中的占比接近5%。

5.美国独立智库rethink X认为2030年是私家车的市场拐点,在美国这样一个2亿辆车的国家,实际4000万辆共享汽车就可以满足基本出行需要。

6.麦肯锡的预测,2030年中国自动驾驶乘用车将达到800万辆,自动驾驶汽车总销售额将达到2300亿美元。到2030年,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订单金额将达到约2600亿美元,商业前景非常广阔。

《智慧交通》是对百度8年多来深耕智能交通领域积累的总结,也是对中国智能交通未来发展宏图的展望,可以说是智能交通建设的一部“中国方案”。笔者曾经写过一篇《智慧交通建设如何全国一盘棋》,从8个层面所做图谱分析,探讨的也是这方面的情况。整体认知、系统架构、协调布局是下一个四十年的关键。 

相比传统交通体系的“车同轨、道同标”,智慧交通的体系构建、标准融合、协同一致、开放发展极为关键。这方面做得好,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智慧交通体系指日可待,做不好相互兼容都是个问题,不仅浪费巨额投资,体系架构、技术标准不一致所带来的问题,比传统交通信号、标志标线不一致所造成的障碍还要大。所以作为配合十四五规划的交通建设的两份纲领性的规划文件之一,交通部的《数字交通规划发展纲要》在鼓励“勇于探索、试点先行”的同时,提出完善标准体系,尤其是推动建立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数字交通标准协同发展机制,发挥企业在标准研究方面的作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的协调、交流与合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则明确提出:统筹制定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强化规划协同,实现“多规合一”、“多规融合”。

标准体系要形成、多规合一要实现,有两个基础。一是统筹协调;二是对智慧交通生态体系前瞻观察、系统认知、科学规划,在技术产业层面防止出现“多规不合”、“多规难合”的问题。《智慧交通》这部专著,对于交通中国的下一个四十年,在系统认知、整体布局方面的作用和价值也值得关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