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热点 >

粤港澳探路大湾区“跨境养老”

时间:2022-03-29 09:59:22

 

来源:今日中国

随着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不断深化,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逐步形成,大湾区内地城市也逐渐成为许多港澳老人养老的首选之地。业内专家认为,在“跨境养老”方面,港澳和大湾区内地城市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内地有着丰富的土地和人力资源,港澳则有先进的医疗条件和丰富的社会养老服务经验,两者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应,不仅有利于满足港澳社会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而且还将激活大湾区医疗养老产业,互利共赢。

提供高质量养老服务

欧阳良,香港人,是众多选择在广东江门养老的港澳老人之一。虽已至耄耋之年,但身体健朗,每天都会围着所住的养老院跑上几圈。按他的话说,江门这里环境好,空间大,跑步很舒服。每次看到有港澳老人来此咨询,他都会主动上前,热情地向他们介绍这里的环境和自己在这里生活的情形。老人常说:“希望越来越多的港澳老人可以到这里来养老,因为这里真的很好。”

确实,同样4000多元的月租,在香港只能住狭窄的床位,在内地却可以住宽敞的单间,这笔账老人算得很明白。事实上,除了收费相对便宜外,内地养老院的环境和设施配备也都更好。内地养老院一般都主张“医养合一”,即院舍融合医疗及养老,部分养老院有24小时驻诊医生,有的则位置毗邻医院,对长者健康的支持度更好,而且户外空间大,对长期病患长者能有更好的照顾。娱乐设施方面,大部分月租4000多元的养老院已备有包括健身中心、游泳池、卡拉OK房等配套,老人可以依据自己的爱好,惬意地安排日常生活。

“过去养老主要在于解决吃、穿、住、医、用等日常生活必需的问题,是‘生活必需型’养老。现在,养老将由‘生活必需型’向享受型、发展型、参与型发展。”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认为,如今的老年人对高质量养老服务需求也更高。因此,大湾区不少养老机构也适应这一趋势,开设老年大学,推出古典舞、民族舞、声乐等课程,这些都大大丰富了赴内地养老的港澳老人的生活。

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通关模式改革,落实落细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领域政策,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大湾区内地学习工作生活,这为推动大湾区实现“跨境养老”提供了明确支持。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黄晓渝认为,大湾区的高校和职业院校应该有意培养医疗卫生各层次的人才,加强医疗护理的人才梯度建设,培养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心理保健、文化教育、体育娱乐、法律咨询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城市养老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我们要从人才培养的源头下功夫,广泛吸引大湾区的有志青年投身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舒缓港澳社会养老压力

港澳都是长寿社会,居民平均寿命达到84岁以上,人口老化指数正在不断上升,给社会保障、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都带来不小压力。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黄伟纶近日在网志中介绍说:“到2040年,香港总人口将达到811万,人口急速老龄化,住宅房屋也呈现‘老龄化’,长者的住屋及社会设施等均对土地有很大需求。”对于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港澳社会普遍共识是需要未雨绸缪。

推动和发展“跨境养老”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估算,截至2020年约有54万名香港永久居民经常在广东省生活,当中16.5%(即约9万人)为65岁或以上。香港安老事务委员会主席林正财认为,香港在医疗、社会服务、规划等方面做得不错,但用地和人手是“最大的两座山”,而大湾区内地城市在这两方面的资源总体较多,如果在此多建养老院,对香港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在澳门,“跨境养老”已不再是新鲜词。近年来,粤澳为推动澳门居民在横琴养老,合力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24小时通关,常住横琴之澳门居民的医保试点,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引进集养老、教育、医疗等于一体的“澳门新街坊”的兴建等。预计2023年,“澳门新街坊”即将竣工,这个为澳门居民专门打造的集住房、医疗、教育、社区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民生项目,有望为大湾区“跨境养老”服务市场提供全新的示范和借鉴。

香港工联会广州中心主任邵建波认为,从长远来看,港澳老人赴内地养老将是未来的大趋势,如果福利政策能支撑的话,希望回内地养老的港澳老人应该会越来越多。在妥善安置养老者的前提下,更可有效减轻香港和澳门的养老压力。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民建联副主席陈勇关注大湾区经济民生发展,包括内地和香港的养老政策对接等议题。陈勇说,由于内地的社保体系和香港不同,特别是养老、失业和住房公积金,对于在内地就业的香港居民而言会感到无法受惠而影响到内地就业的积极性。他建议对选择缴存住房公积金的香港雇员,允许其在内地工作期间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在香港购房或修缮房屋,至于养老和失业保险金,建议参考上述住房公积金的政策,以此提升港澳居民到内地养老的吸引力。

吸引资金发展养老产业

大湾区在医疗养老方面的巨大机遇和市场,吸引着资金和人才涌入。2019年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其中6次提及“养老”,特别提到要加强跨境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衔接、支持港澳投资者在珠三角九市兴办养老等社会服务机构等。如何和政策做好对接,抓住产业发展黄金机遇?业内人士都在探索。

“澳门的社服机构起步较早,已探索出一套相对成熟的养老服务模式,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方面有较为丰富的经验。”澳门特区全国人大代表、澳门街坊总会理事长吴小丽认为,澳门是人情味很浓的城市,这是澳门的一道美丽风景线,也是澳门养老服务的一大特色。她说,很高兴看到“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被纳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希望今后加强与内地的交流,推动更多澳门社服机构进驻内地。“期待与内地同行一道,为国家应对老龄化作出更大贡献。”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前司长、南丰集团行政总裁梁锦松去年底表示,他正在广东省内寻找机会,探索设立若干国际医疗养老试验区。他认为,在国际医疗养老试验区内,应允许同时使用内地、港澳和先进医疗国家的药物和技术,允许内地、港澳和国际符合资格医生在试验区内执业,鼓励港澳及国际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医疗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内地医疗数据和香港医管局的数据对接等。梁锦松表示,这样的试验区可带动大湾区医疗养老服务质量整体提升,满足内地民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医疗养老服务需求,为港澳同胞提供高水平的医疗养老服务。

“大湾区内地城市需要完善养老、康复、临终关怀等老年生命产业链,吸引港澳地区长者。”从事养老社区建设的泰康之家首席执行官邱建伟表示,该企业计划在珠海、惠州等地寻找社区专门解决港澳长者的养老需求。邱建伟认为,未来若能完善大湾区的医保等政策,将会更好地促进大湾区养老产业发展。

汪灵犀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