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物价增速放缓通缩山雨欲来 财政货币政策或集体上阵

2015-02-11 10:30:00

 

来源:互联网

物价增速放缓通缩山雨欲来 财政货币政策或集体上阵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今年第一个月CPI、PPI就双双创下逾五年新低,且PPI连续35个月同比负增长,这些都表明通缩的风险在加剧,有经济学家甚至称,经济正在由工业领域的结构性通缩滑向全面通缩。

不管是要防范通缩风险还是试图扭转通缩预期,一场“抗通缩”战役已经打响。分析人士认为,宏观政策应向偏松的方向继续调整,尤其是财政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是必要的,降息、降准都是可选项,而财政政策应尽早发力,在减税上做文章。

CPI跌至1%以下全面通缩来临?

据上海证券报的报道,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数据显示,1月CPI同比上涨0.8%,自2009年11月以来首次跌至1%以下。同期,PPI同比下跌4.3%,创下2009年10月份以来新低。迄今,该指数已经连续35个月持续负增长。

随着CPI、PPI双双跌至五年以来低位,市场对通缩风险加剧的声音不绝于耳,工业领域通缩已无悬念,但经济是否已经走向全面通缩,尚有分歧。

“虽然当前的CPI依然为正,并没有达到定义中‘通缩’状态,但各种迹象表明,总量经济正在滑入全面通缩的状态。”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说。

诸建芳带领的宏观研究团队以GDP平减指数来衡量,称该指数一季度很可能出现负值,这将意味着总量经济将进入“定义中的通缩状态”。GDP平减指数是指名义GDP增长与实际GDP增长之商,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是对价格水平的宏观测量。

“目前说全面通缩还言时过早,”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表示,“2000年左右中国一度出现通缩,当时CPI为负,人民币对内升值导致居民工资水平下降,但现在的情况明显不同,CPI同比仍为正,年内不太可能转为负增长,工资水平仍在上涨。”不过,连平也提醒说,“如果经济不能在7%左右稳住的话,不排除会出现全面通缩的可能。”

多因素共振拉低1月CPI

另据中国证券报的报道,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影响CPI同比涨幅回落0.58个百分点。1月CPI同比涨幅有所回落的同时,部分商品和服务同比涨幅依然较高,杂志、衣着加工服务费、学前教育、停车费和家庭服务价格同比分别上涨了14.1%、5.7%、5.4%、5.2%和4.7%。

受国际油价和大宗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今年1月国内部分重要生产资料价格降幅加深。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石油和天然气,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四个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2.7%、11.5%、32.9%和6.7%,分别影响本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9、0.9、0.5和0.5个百分点,合计影响约2.8个百分点,占总降幅的65%左右。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PPI持续负增长预示下一阶段工业生产形势仍不容乐观。从积极角度看,这也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正在优化,服务业已成为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产业,其对工业生产品需求也在下降。CPI跌破“1”有“春节错位”的季节性因素,但主要受食品价格上涨有限的影响。其中,猪周期失灵成为近年来CPI不断下行的技术性因素。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春节错位”可以解释今年1月CPI同比较上月大幅下降的大部分原因。如果今年春节与去年是同一天,即1月31日,利用回归方程进行估计的结果显示今年1月CPI同比将达1.4%。与目前1月实际值0.8%比较可发现,春节因素解释了CPI同比下跌的绝大部分原因。徐高也认为,石油价格的下降以及猪价的走低是通胀数字下滑的其它影响因素。

通缩压力折射内需疲弱

接受采访的专家对通缩风险高度关注,普遍认为中国经济面临的通缩风险即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因素,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广发证券分析师冯明表示,从CPI指标来看,目前情况属于“通货收缩”,但距离“通货紧缩”并不遥远。需要注意的是,CPI项下服务品的价格涨幅还是比较高的;结合PPI指标来看,目前“通货收缩”不是普遍的物价增速放缓,而是结构性收缩。制造业物价和服务业物价的分化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趋势,这对应着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迁。一言以蔽之,“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归根到底是结构问题”。

温彬认为,1月CPI和PPI走势低于市场预期,通货紧缩日趋明显。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低迷以及国内产能过剩压力持续。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则认为,虽然我国当前CPI依然为正,并没有达到定义中“通缩”状态,但各种迹象表明,总量经济正在滑入全面通缩的状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