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政协建言“十三五”:腾退土地去那儿?

2015-10-21 11:18:00

 

来源:互联网

政协建言“十三五”:腾退土地去那儿?

【中国经营网注】有政协委员发现,北京目前存在原有企业迁走后,新的企业不仅效益不高、技术水平不高,且聚集了很多人口的问题,因此建议应当统一规划腾退空间和土地的用途,建立疏解、腾退用地再利用的管控机制,加强对腾退空间使用的管理,立足区县功能定位设定用途。如五环内的腾退土地应禁止进行商业开发,优先用于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文化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

五环至六环的腾退土地,委员建议应限制进行商业开发,按照新修改的城市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要求,根据土地用途和首都新增产业禁限目录适度开发利用。同时,腾退出的合法建筑除用于改善公共服务、提升生活服务业品质外,可按照统一规范的准入标准,适量发展聚人少的高精尖业态,而对腾退出的违规建筑,应坚决拆除。

据新京报报道,非首都功能如何疏解?2020年前北京应完成哪些任务?昨日,北京市政协召开议政性常委会,市政协委员们就“十三五”规划编制、京津冀协同发展等进行协商议政。

北京市副市长李士祥到会听取意见。

昨日,市政协委员就“十三五”时期,北京市的非首都功能疏解、人口调控、京津冀协同发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主要任务进行了讨论,对解决目前北京市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上涨、生态恶化等问题提出建议,认为把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放在突出位置,综合利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完成北京市的“瘦身健体”。还有委员建议应尽快推进行政区划合并等。

据了解,北京市编制“十三五”规划的总体考虑,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并解决好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问题,2020年时北京“大城市病”能得到缓解。目前规划正在起草,近期会形成规划纲要初稿。

人口

避免无序增长实现职住合一“逐步完善与各区县功能相适应的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财政转移支付等政策,把当地市民的需求留在当地。”

公开资料显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曾明确,到2020年北京全市常住人口要力争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其中城六区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础上每年降低2-3个百分点,争取到2020年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

为实现纲要中确定的北京“人口上限”和“下降指标”,政协委员建议,应尽快修订完善相关法规,单独制定北京市人口调控工作方案,分解工作任务,明确鼓励政策,制定具体措施,深入研究人往哪里走、怎么走等现实问题,并做到全市一盘棋,防止被疏解人群在北京范围内转圈。

同时,委员建议对于人口调控,要用硬指标,例如从首都实际出发出台居住证制度,从严控制落户条件。

各区县也应制定各自的人口调控方案,把人口疏解任务逐项落实到需搬迁的企业、机构和项目,落实到每项具体行动和措施,确保在完成城六区人口减量任务的同时,全市总人口不突破2300万。

在扭转外来常住人口增长过快的同时,还要避免人口疏解后又重新出现新的外来人口无序聚集。就此,委员提醒,应加快破解直管公房管理滞后难题,严禁直管公房擅自改变用途、转租转借,并把违法建设消灭在初始阶段,防止积重难返,同时对临街住宅拆墙打洞、群租房和地下空间违规住人等问题持续加大治理力度。

为解决目前首都中心城区失序扩张与卫星城“有城无业”之间的鲜明对比,委员建议,逐步完善与各区县功能相适应的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财政转移支付等政策,争取实现每个郊区县都有一定数量的优质中学、高等院校和三级甲等医院,把当地市民的需求留在当地。

另外,还要吸引中心城区人口到郊区发展和居住,按照“职住合一”思路,探索“职住双疏解”新路径,在疏解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工作岗位的同时,统筹研究和推动有关人员生活居住地的转移。

功能

应控制核心城区开发强度“推进行政区划合并,打造中央政务服务区和首都历史文化精华区,控制核心城区的开发强度,高水平打造首都国际交往窗口和科技创新核心区。”

此次市政协常委会上,市政协委员孔繁峙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结构调整,将成为北京“十三五”规划的核心任务。

新旧建筑并存,饱受大城市病困扰的北京,如何进行“老城重组”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他建议,应恢复古都城墙框架轮廓,展示名城整体特色。

“充分整合利用目前全市不同地段保存的城墙遗址”,孔繁峙说,特别是环绕旧城的护城河和部分城门等遗址,只要稍加规划整合,老北京的城墙轮廓就能清晰可见。

同时,北京在开展全长7.8公里的中轴线保护整治工作的同时,开展“申遗”工作,并将皇城列为老城历史建筑的核心区域加以整体保护,以严厉的措施,防止新的建设,原状保护和恢复皇城内胡同和四合院等传统建筑,重点保护好前门外、大栅栏至天桥琉璃厂这一区域的传统街巷和商业店铺。

“要明确老城发展方向”,孔繁峙说,老城的发展方向就是保护,行政副中心的发展方向就是建设;老城体现的是民族历史传统,新城体现高度现代化。

此外,也有委员建议要重新梳理并细化每个区县的功能定位,完善针对不同类别区县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将功能落实情况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推进行政区划合并,打造中央政务服务区和首都历史文化精华区,在该区域内系统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环境建设、古都风貌保护、居民生活改善计划,控制核心城区的开发强度,高水平打造首都国际交往窗口和科技创新核心区。统筹推进通州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大兴、平谷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大兴西红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改革试点工作。

委员们还普遍认为,应对通州行政副中心建设予以高度重视,努力打造交通便捷、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的现代化新城。

有委员认为应继续实施聚焦通州战略,加快建设速度,提高建设标准,为全面承接市级行政事业功能转移提供有力保障;也有委员认为,不宜过分强调行政副中心的概念,以免引起盲目炒作,推高建设成本;而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通州的区位、交通等基础条件,有所侧重,把握好规模,功能不要过于集中,避免走中心城区功能聚集的老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