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限收不是出路 还原奶监管仍不到位

2015-12-19 20:45:00

 

来源:互联网

限收不是出路 还原奶监管仍不到位

当国内闹奶荒的时候,乳业巨头不惜以各种手段纷纷争抢奶源,而当国际奶粉价格大幅下跌时,限量拒收便成了国内奶牛行业不得不面对的残酷事实。乳业专家王丁棉认为,乳品行业面临压力时,大企业应该把原奶全部收购,加工成奶粉储存起来,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把矛盾激化,限量的做法并不高明,也不是未来奶业的出路。

不管蒙牛从限量到拒收嘉伦牧业和巨鑫牧业原奶的真实原因是什么,有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眼前蒙牛真的收不了那么多原奶了。那么所带来的后果就是这些牛很快就没有存在价值了,不管是农户的还是大型牧场的牛都要逐步减少养殖量,杀牛、卖牛已没挽回余地。

从整个行业来看,很多地方的牛都在减少,有的减少了一半,有的减少了60%,从去年开始杀牛就一直没有停止。这种结果,直接挫伤了奶农的积极性。虽然此次限量的牧场不是一家一户的奶农,而是有规模的牧场,但最终伤害的还是整个奶牛养殖行业。

目前给乳业巨头进行原奶供应的牧场主要有几种模式,一种是自建牧场,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都要自己承担;第二种是借钱给奶农建牧场,签订长期供应合同,乳企负责策划设计、管理,最后经营风险由奶农承担;第三种是与大型牧场合作,乳企参股,股份占比比较小,大部分经营风险由原有企业承担;第四种是没有长期合作关系,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

在上述四种关系中,乳企在行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主要是减少第三、第四种牧场的收奶量,因为所限的大型牧场的量可能是几十家甚至是上百家奶农的总量,从而减少与更多奶农的冲突。虽然大型牧场对于这种限量行为敢怒不敢言,但并不代表他们能够一直承受倒奶的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大型牧场之所以从2003年迅速增加奶牛养殖量,与当时国内乳业巨头有意抬高收购价格有很大关系。2013年9~11月份,国内原奶收购价格猛涨,一度达到6.5元/公斤,高的甚至达到7元/公斤。这个价格比国际原奶收购价格还要高很多,这些高价引起国内大型牧场奶牛不断增量。

这一期间,一些中小乳制品加工厂,由于无法承受原奶收购成本的巨增,不得不退出市场。而令大型牧场想不到的是,此后价格直接下跌,尤其是国际奶粉价格越来越便宜。目前,国内原奶收购价格平均4元左右一公斤,按照8公斤喷一公斤奶粉计算,仅喷一吨奶粉的价格就要32000元,加上运费人工成本,喷一吨粉的价格至少在35000元,而国际大包粉的价格为25000元/吨。

由于国际奶价的下降,国内原奶供应显得“过剩”。加上之前中小乳制品企业的退出,过剩的原奶只能倒掉。对于现代牧业这样的企业来说,自己尚且可以生产成终端产品,或者喷成粉,即使有压力也不能明着说。而对于中鼎牧业进行技术托管的这些牧场,除了交给乳企之外,没有能力去自己喷粉自己使用,限量必然导致矛盾激化。

王丁棉认为,现在根本问题不是奶源过剩,而是国内企业大量使用还原奶,尤其是在国内与国际价格倒挂时更为严重,而国家在政策方面并没有相应的监管措施,从而导致矛盾一直存在。

由于国家目前没有对还原奶进行监管,甚至检测方法还停留在七八年以前的水平,致使很多企业考虑成本问题大量使用,从而带来的是对国内奶牛行业的伤害。目前用还原奶生产产品的企业比较多,占整个奶粉企业的80%~90%,但大部分企业都没有标示。

王丁棉认为,一方面,所有拿到乳制品生产加工牌照的企业都应该承担起收奶的责任,不能随意限量拒收,逼迫养殖企业杀牛倒奶。而国家在政策层面上,应该对限收或拒收原奶的乳制品企业进行约束,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吊销生产牌照,不应该为了维护几个大型企业的利益,而伤害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

另一方面,对于大量使用还原奶问题应该加强监管,而不能让政策流于形式。在中国台湾和美国,当地监管部门对于大量使用进口奶粉进行还原的企业都要征收比较高的税,以此来保护当地奶农的利益,而中国在这一块的监管还不到位,导致还原奶大行其道,尤其国际奶粉价格大幅下跌时,国内奶牛行业就会遭受到重创。王丁棉认为,限收不是出路,背后的监管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监管仍不到位,明年限量拒收现象或将更为严重,未来只能依靠进口奶粉过日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