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日企访华团上书建议中国改善营商环境

2016-10-31 13:30:00

 

来源:互联网

日企访华团上书建议中国改善营商环境

近日,有关“日企撤离”的消息甚嚣尘上。日本经济新闻一篇关于“加快办理日企撤离手续”的新闻,引发舆论热议。

《中国经营报》记者查阅日文资料了解到,每年9月日本经济界访华团(以下简称“访华团”)均会访华,并提交改善中国经营环境的建议书。希望中国行政手续便利化、透明化只是今年建议书中的一项内容。

据《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16年白皮书》显示,针对2015年度营业利润(预计),回答为“盈利”的在华日资企业(有效回答企业数874家,有效回答率60.8%)比例为60.4%,虽同比减少3.7个百分点,但仍连续3年超过6成。

经济界访华团始末

经济界访华团是日中经济协会在日本民间和政府的支持下,向中国派遣的由各个企业家组成的代表团。

日文资料显示,去年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简称“经团联”)与日本商工会议所派出了联合访华团,对此,李克强总理做出了积极评价,认为其作为经济及贸易合作的拥护者和推进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16年访华团已经是自1975年以来的第42届,包括众多日本知名企业的领导层和高管,总人数达到230余人,共有约70家企业组成。团长由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董事长宗岡正二担任,团员包括住友商事株式会社、丰台通商株式会社、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富士电机株式会社等日企的高管。中方接待单位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简称“贸促会”)。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本届访华团行程包括与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官员就中日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交流,并举行中日企业家对话。主要内容有钢铁产能过剩、电力企业改革、不良债权处理等。

本届访华团提交的《关于改善中国经营环境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指出,建议的三大重点分别为改善行政手续、签订中日社会保障协定、知识产权保护。

《建议》中的改善行政手续包括日企在华开展业务的多项行政手续,并不特指日企撤离时的手续问题。其中对改善行政手续部分列出了八项内容,包括中国行政手续办理程序过于繁杂,需要向多部门提出且审批时间长;在实际运作中,根据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实际负责人的不同,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希望中方能够统一进行规定,并且能够在法律上保证其安定性不被改变。

“中国不同部门处理方式不同,行政手续办理繁杂是很多日本企业不能理解的。”一位日本企业职员告诉本报记者。

此外,由于投资、增资手续办理时间过长,很难进行灵活的或符合事宜的投资增资行为,希望可以简化审批手续。

《建议》指出,在投资权转让、公司清算手续方面,根据中国的产业变化、市场变化以及各企业经营方针的变化,有些公司法人会进行清算,对当前事业进行投资权转让,从一些不再开展的事业中撤资的情况是存在的。同时,对当前事业做出一时的撤资,进行资产置换以开展新事业新投资的做法也存在。

《建议》认为,目前,中国在投资权转让及公司清算方面,涉及多个部门且手续极其繁杂。作为改善方案的一种,政府对外资企业在中国设立之时提供的便利手段,我们希望在进行投资权转让及公司清算程序时也能够提供。可以顺利撤资的话,将有助于进行资产置换并产生新投资,达到新的良性循环。

此外,《建议》还包括贸易、合并审查、城市开发用地、施工许可等方面的行政手续改善建议。

51.3%的日企希望维持现状

中国商务部9月16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日本对华投资22.5亿美元,同比下降28.8%。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在2012年达到峰值后,连续三年递减,投资额已下降到峰值的一半以下。除了受到两国政治关系的影响,下滑原因还包括:中国人力成本上涨及经济增速放缓、市场竞争激烈、人民币相对日元持续升值等。

由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发布的《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16年白皮书》显示,2015年日本对华投资额为32亿美元,同比减少25.9%,连续3年呈下降趋势。近年来,中国投资环境发生变化,如人工费上涨、劳动力难以确保等,受此影响,日本对华投资呈现出下降趋势。除日本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亦普遍呈下降趋势,台湾同比减少14.9%,美国减少3.0%,德国减少24.6%,英国减少20.0%。可见传统投资,即将中国作为出口基地进行投资的形式已进入转型期。另外,日本虽然投资规模收窄,但是,单从累计金额来看,除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之外,仍然位居各国家和地区的榜首。

从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在2015年10-11月针对进驻中国的日资 企业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关于今后1~2年业务发展的方向,回答“扩大”的企业的比例为38.1%,回答“维持现状”的企业的比例为51.3%。2015年,在扩大在华业务意向方面回答“扩大”的企业从2011年的66.8%大幅降至38.1%。

然而,并不是所有行业的扩大意向均有所减少。从各行业回答“扩大”的比例来看,非制造业高于制造业。此外,在制造业的“食品(52.4%)运输机械设备(43.5%)”和非制造业的“批发和零售业(50.9%)”等内销型产业中,回答“扩大”的比例较高。另一方面,出口型“纺织(19.2%)”的该比例则跌破20% 。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对出口型企业来说,中国的优势在逐渐减弱。但另一方面,内销型企业则将中国视为有潜力的市场,预计今后将继续加强对中国市场的开拓。2015年是日资企业对华投资战略发生转变的重要拐点,这一年,出口型投资减少,内销型投资增加。

一位熟悉外企在华投资情况的律师告诉本报记者:“受劳动力成本上涨、产业转型等影响,日资企业对华投资有进有出是正常的,每年都有新企业进来投资,也有经营不好的企业要撤离,就我掌握的情况,近年来并没有大批撤离的情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