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两会|张红力: 以托管机制破题跨境资管协同监管

2017-03-04 09:23:00

 

来源:互联网

两会|张红力: 以托管机制破题跨境资管协同监管

本报两会特派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2016年上半年末,中国银行业资产托管规模首次超过百万亿人民币,达103.5万亿元,业务范围囊括了跨境投资、基金、保险、信托、银行理财、养老金等多个领域。托管业务也成为息差收窄背景下,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对于银行业关注的百万亿市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红力在两会前夕以个人提案的形式提出了相关提案。《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这已经不是张红力第一次聚焦托管,在2016年两会期间,张红力便提出希望大资管行业要实施全托管。

此次张红力提案是“以托管机制破题跨境资管协同监管的建议”。

自2002年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QFII)实施以来,历经15年发展,建立了包括沪港通、深港通、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投资的跨境资管连通制度,引入了包括QFII、RQFII、QDII、WOFE的跨境机构投资人,累计跨境资本流动规模已达2.9万亿元。但张红力认为,当前的跨境资管领域协同监管依然存在相对不足。

张红力表示,从防范金融风险、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出发,有三个层面问题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首先是监管层面上协同不够。一直以来跨境资管领域通过试点模式由多监管部门多头推进,累积至今造成各通道相互重叠,监管政策口径不一。其次是托管的监督机制存在盲区。托管的监督机制有助于协助监管实施包括资金汇出入、产品募集、投资交易、税收征缴的全面运行监督。但2015年开通的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投资通道以及对面向国内投资者募集的外商全资资管公司(WOFE),均未明确要求实施严格的托管制度。第三点,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急需加强。

在加强跨境资管协同监管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方面,张红力建议,由“一行三会”建立跨境资管协同监管机制,强化跨境连通机制建设的统一协调安排。跨境资管领域涉及人民币国际化及资本市场开放等重大国家金融设计,建议实施比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更为紧密的监管协同安排,强化该领域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的结合,保障国家金融安全。

其次,他建议全面发挥托管机制作用,协助监管部门实现监督职能。一方面建议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投资制度中引入托管的监督机制;另一方面建议对外商全资资管公司(WOFE)明确“共同受托”的公募托管机制,以规范实现长期健康发展。

同时,张红力认为,要向托管机构发放基金评价牌照,为投资者提供全面的资管产品信息。向托管机构发放基金评价牌照,依托托管大数据积累,建设以资管能力为核心的跨境资管机构及其产品征信体系,提供客观公正的评价信息,供投资者决策参考,充分保障投资者权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