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营收千亿元,赴港IPO或成“同股不同权”第一股

2021-08-07 20:00:56

 

来源:互联网

营收千亿元,赴港IPO或成“同股不同权”第一股

5月于小米掌门人雷军来说注定不太寻常。 如果不出意外,小米将成为港交所首只同股不同权的股票。尽管如此,处于舆论中心的小米及其早期的投资机构依然颇为审慎,均以“处于静默期不便接受采访”婉拒谈及上市话题。

“小米从智能硬件切入互联网的独特模式,已初具商业雏形。”接近小米投资方All-Stars Investment的香港交易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回忆起2014年领投小米时的情形,“All-Stars Investment投资风格审慎且偏保守,比较偏爱晚期的互联网和消费行业领袖型企业,当时多少是‘嗅到’了小米的赢家气质。”

如今看来,所谓的“赢家气质”就是雷军所言的铁人三项:“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这种既与手机厂商分羹又与互联网企业对标甚至还与零售型企业较量的多维面孔令小米显得颇为“另类”。

2020年被不少人士定位为小米向外界输出形象的窗口期。在这个窗口期内,它需要实现新零售版图的构建、IOT(物联网)平台的完善等系统性事宜,同时手机业务还得保持稳健。这于小米而言将是不小的挑战。

“跨界”刺激资本神经

小米于2014年12月所进行的E轮融资正是由All-Stars Investment领投。

而自2012年小米C轮融资便进入,持续跟投至E轮的DST Global,其管理合伙人John Lindfors在4月27日的小型会议上并不愿就小米跟投事宜做正面回应。但有机构人士介绍,DST Global投资风格与All-Stars Investment相似,标的挑选严苛。

“我们往往会从四五个类似的公司中挑选出一个最具成长性的标的,超过我们的预估。”John Lindfors向本报记者表示,“像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小米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趋势。”

能够吸引“精明”的投资机构拿资金来赌时间,通常缘于看到了其他人看不到的潜力,或来源于商业模式的革新或根植于黑科技的独特性等。

自2010年成立以来,始于手机业务的小米,于2013年推进生态链硬件的搭建。“所谓的‘赢家气质’‘趋势’更多是商业模式上的与众不同。”浩泽资本合伙人赫信称。

早前有手机、电商、机构等各路人士向记者提及,“跨界”的小米令人很难将其简单标签化。若从软硬件结合输出平台级产品角度看,小米被手机业内人士定义为“类苹果”;若从IOT领域以及应用软件维度看,小米又类似于BAT等互联网基因企业;若从线上线下零售、追求性价比等角度看,小米又与Costco相似……这也成为小米估值分歧所在。

雷军未必未意识到小米给外界带来的身份困惑。“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雷军在招股书公开信中开门见山地指出。这种身份界定背后对应的是小米独创的“铁人三项”商业模式: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

“‘跨界’身份成就的独特性恰是小米的想象力内核。”上述香港交易人士直言,这也是能打动投资机构的关键。

小米在5月3日的招股书披露,其拟将约30%的资金用于研发核心产品;约30%用于投资扩大及加强IOT业务和移动互联网服务等主要行业的生态链;约30%用于全球扩张;约10%用于运营及一般公司用途。

上述招股书流出之后,有媒体报道称,小米IPO估值在700亿~800亿美元,上市后较大概率冲击1000亿美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