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安徽合力、杭叉集团齐秀“肌肉” 国内叉车巨头暗战升级

2021-08-08 03:53:36

 

来源:互联网

安徽合力、杭叉集团齐秀“肌肉” 国内叉车巨头暗战升级

本报记者 张家振 武汉报道

国内叉车行业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正变得更加明显。

8月11日和14日,国内两大叉车巨头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叉集团”,603298.SH)和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合力”,600761.SH)先后披露2020年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安徽合力实现营业收入54.32亿元,以微弱优势领先杭叉集团的51.23亿元。而杭叉集团在盈利能力、增长率和市值等多个维度更胜一筹,市场占有率也在今年上半年仅落后安徽合力约1个百分点。

在营业收入方面,两家公司近年来均保持逐年上升态势,但增速下滑明显,最近两年杭叉集团增速则高于安徽合力。在杭叉集团步步紧逼之下,两家公司在营业收入、销量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差距日渐缩小,也让国内叉车行业“一哥”会否易主充满悬念。

太平洋证券机械行业分析师钱建江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安徽合力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更加明显,不过从二季度开始各项指标“又追回来了”,至少在今年有望继续保持行业第一的优势。但从长期来看,杭叉集团后劲更足,公司作为民营企业,政策更加灵活,激励机制也更到位,后期的经营状况预计会更乐观一些。

行业竞争加剧

资料显示,安徽合力和杭叉集团均以工业车辆生产和销售为主。其中,安徽合力主要产品包括电动平衡重式叉车、仓储式叉车、内燃平衡重式叉车、重装车辆、牵引车、智能物流系统、叉车车联网系统以及关键零部件等;杭叉集团主要产品包括叉车、仓储车、牵引车、高空作业车辆、强夯机和无人驾驶工业车辆(AGV)等。

受疫情影响,两家公司销量和营业收入曾陷入短暂的低谷,不过随着国内经济环境好转也迎来了化危为机、逆势增长。今年上半年,安徽合力实现营业收入54.32亿元、归母净利润4.03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净额3.0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34%、15.03%和32.82%;同期,杭叉集团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1.23亿元、归母净利润4.10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净额8.4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04%、17.72%和82%。

东兴证券机械行业研究员龙海敏分析认为,基建、手动叉车换电动叉车和抗疫需求带动叉车行业上半年增长明显。从月度数据看,二季度开始单月销量增速明显,4~6月份单月销量同比增长分别为22.74%、33%、56.65%。

龙海敏表示,经过产业调研发现国内叉车需求增长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政策拉动,基建需求带来基建设备工厂对于叉车需求增多;电动叉车相对手动叉车而言,能够极大提高作业便捷性和作业效率,带来大量存量手动叉车替换为电动叉车的需求;疫情影响之下,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防疫品生产企业叉车需求爆发。

具体到安徽合力,公司打出了化危为机“组合拳”,今年上半年公司国内市场销量同比增长20.27%;在海外市场实现了整车出口同比增长7.59%。杭叉集团董秘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疫情和海外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公司创新营销服务方式,采取各种优惠措施扶持各地经销商;增加创新增长点,如二手车及租赁市场的拓展,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小地区的市场开发力度等;加强产品的研发力度,特别是新能源叉车和AGV智能车辆的研究,提高市场占有率。

不过,在市场机遇面前,国内叉车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和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未来几年的形势必然严峻,特别是眼前的2020年,中国叉车行业的竞争态势必将更加激烈和严峻。”杭叉集团董秘办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主机企业制造成本不断攀升,价格竞争的持续恶化,造成了利润的下降,部分叉车企业已经处于一个竞争无力、销售下滑、利润亏损的地步。

据杭叉集团上述董秘办负责人介绍,叉车制造商们盲目求量,过度扩大产能,不注重市场调研,不注重技术研发,是企业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随着行业的整合,优胜劣汰、强者愈强的局面不断加剧,行业目前100多家叉车企业经过洗牌,最终只会保留少数不多的优质企业。

对于公司行业龙头地位面临的冲击和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进一步巩固“一哥”地位等问题,记者先后致电、致函安徽合力董秘办,截至发稿时相关负责人未做正面回应。

“马太效应”凸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