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恒天然出售在华牧场:是全面转型还是卖子扭亏?

2021-08-08 06:01:24

 

来源:互联网

恒天然出售在华牧场:是全面转型还是卖子扭亏?

本报记者 孙吉正 北京报道

继减持贝因美之后,恒天然出售了目前在华最后的资产。

10月5日,新西兰最大乳业合作社恒天然宣布,同意将其在中国山西应县和河北玉田的两处牧场群及在汉沽的牧场,共以5.55亿新西兰元(约25亿人民币)的总价,分别出售给内蒙古天然乳业有限公司(中国优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旗下子公司)、北京三元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中国市场作为恒天然最大的海外市场之一,在恒天然进入中国市场之后进行了大量资产的投资,但无论是入股三鹿还是贝因美,最终均以草草退出收场,此次更是将自2007年以来新建的两座牧场全部出售。

恒天然则表示,在中国建立牧场13年之后出售该业务,不仅是恒天然经过复核充分考虑后做出的决策,也符合其目前全球战略规划的需要。

在这背后,是新西兰方面对中国市场现状的不满,在之前多次的董事会电话会议中,董事会就表达出对恒天然中国方面的不满。2019年12月,执掌恒天然中国长达4年之久的中国区总裁朱晓静宣布辞职,新任总裁上任之后做出出售旗下牧场的决策。

毋庸置疑的是,在恒天然连续两年巨亏、股东集体向董事会施压的背景下,如何快速实现扭亏是恒天然的当务之急。

为何出售标杆牧场?

近年来,恒天然在华的投资项目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入股贝因美,此外一个则是自有牧场。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恒天然在华投资了3个牧场,位于山西应县和河北玉田县的属于自有牧场,第三个是与雅培合作建设的牧场。目前,恒天然在中国奶牛养殖规模超过6万头,每年生产超过3.3亿升牛奶。前两者作为恒天然的自有牧场,近年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据《新西兰先锋报》报道,恒天然中国牧场业务近年来持续亏损。从2017年的100万新西兰元收入到2018年亏损900万新西兰元,销量和营业收入分别下跌了15%和3%。根据恒天然财报显示,2020财年上半年,中国牧场收入为1300万新西兰元,同比增长23%,税前净利润从2019年同期亏损1800万新西兰元到盈利900万新西兰元。同时,财报中强调中国农场的出售正在进行,其业务剥离已经符合停产经营的定义。

根据公开数据,山西应县牧场总投资为22亿元、河北玉田总投资超过1亿美元。从恒天然的产业结构来看,上游原奶的稳定产出,是保证下游渠道供给的保障,因此上游牧场的建设是必要的,这也是朱晓静此前一直强调建设工厂和扩大养牛规模的原因。但牧场并没有给恒天然带来更多利润。

但从恒天然在2020年财报中的信息来看,董事会明确需要进一步减少债务,以保证疫情期间公司的债务安全。

根据国家农业农村部统计,国内奶价已经连涨4个月,到9月第二周,内蒙古、河北等10个奶牛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3.85元/公斤,同比上涨3.8%。恒天然在2020财年业绩指出,2020财年中国牧场原奶平均售价为3.91元/公斤,创下5年来的最高。

对此,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恒天然牧场的价格高于国内平均市场,主要原因是恒天然本身是新西兰奶农合作社,属于典型的散养户,所以不具备大规模牧场的管理经验,除了草料成本以外,运营成本、环境处理成本都较高。

按照恒天然的公开资料来看,虽然恒天然旗下牧场的奶牛全部为进口的新西兰奶牛,但其经营成本远高于新西兰的牧场。

乳业专家王丁棉告诉记者,决定产奶量的客观因素有奶牛品种以及草料,以主要的饲料之一苜蓿草为例,目前中国苜蓿草的蛋白质含量远低澳洲,因而目前中国的苜蓿草八成以上需要进口,这就导致了在中国的牧场经营成本远高于新西兰。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恒天然进入中国市场较早,且非常早地建立了牧场,但下游的生产工厂则迟迟没有建成。随着与在华合作伙伴屡屡出现合作破裂,导致了恒天然截至目前在华没有深度合作的伙伴。宋亮告诉记者,恒天然的两座牧场长期为北方的众多乳业供应奶源,其中就包括了伊利、蒙牛等企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