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北京供地逼近管控红线

2014-06-21 10:16:00

 

来源:互联网

北京供地逼近管控红线


在汇总并逐步公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下称“二调”)结果的过程中,北京市农用土地占用空间的“逼仄”终于显现,严格保持耕地总量、盘活存量用地已经成为北京市无法回避的命题。

根据“二调”数据,到2020年,北京将仅剩1.24万公顷农用土地可供占用。由于“二调”数据截止于2009年,距离2020年尚余11年,以北京年均2000余公顷的新增建设用地量,北京未来将会出现新增建设用地“缺口”。

北京市已经感受到了供地红线逼近的“压力”。在优先“优势产业”“新城建设”用地之后,房地产尤其是住宅用地将主要转向通过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从而完成供给任务,这将使北京房地产用地的供给更为紧张。

逼近红线

“按照经过核对的数据,到2020年,北京的新增建设用地最多不能超过1.24万公顷了。”6月18日下午,国土资源部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这一数据已经经过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三方确认”并批准。

所谓“新增建设用地”,即须经过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准并履行相关程序,将原农业用途的土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的土地。由于中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国实行新增建设用地的“指标管控”,地方新增建设用地的总量在一定周期内有上限不能突破,即为“管控红线”。

让北京市感受到“管控红线”压力的,是“二调”。“二调”于2007年启动,至2009年结束。由于在调查过程中形成了海量数据,因此从2010年开始,国土资源部会同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二调”数据结果进行分类汇总和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要求。

北京市的“二调”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北京市耕地相对比1996年第一次土地调查结果净减少11.67万公顷(175.1万亩)。这导致北京市的可占用农地量逼近红线。

根据《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目标,即到2020年年末全市耕地保有量指标21.47万公顷(322万亩)。即北京市所有的土地利用规划中,新增建设用地的总量,均须以21.47万公顷为上限制定,然后“倒排”至每一年度。

按照国务院和北京市政府统一部署,北京市自2007年7月1日起开展了二次调查,于2010年5月向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了以200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的二次调查数据成果。全市二次调查工作历时近3年,完成了全市二次调查各项工作任务,建成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立了土地变更调查新机制。

仅剩1.24万公顷

向“管控红线”逐步逼近使北京市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指标的压力,逐步显现出来。根据“二调”数据比照《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耕地保有量21.47万公顷的目标,北京市到2020年仅有约1.24万公顷(18.7万亩)的占用空间。

多位接近国土资源部的人士向本报记者证实,在“二调”的过程中,北京市年均耕地减少量约为8890公顷。这使得北京市在未来建设用地供应方面面临较大压力。

2013年,北京全市国有建设用地计划供应总量8.475万亩(5650公顷),与2012年供应总量相当。其中,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2770公顷以内。记者查阅相关数据显示,从2010年开始,北京市历年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基本稳定在2500公顷左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