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中美贸易摩擦或波及新能源汽车 零部件企业或遭重创

2018-03-31 08:57:00

 

来源:互联网

中美贸易摩擦或波及新能源汽车 零部件企业或遭重创

持续发酵的中美贸易摩擦或波及我国不断兴起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在美国宣布将采取措施对中国产品大规模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后,据最新消息,针对于中美贸易,当地时间3月28日,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透露,美国对中国加征600亿美元关税产品清单将于近日公布,清单的公示天数将从30天延长至60天。

据了解,莱特希泽在此前参议院听证会上表示,征收关税的商品将包括:航空、铁路、新能源汽车和高科技产品等。

针对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出口的影响,上海财经大学500强企业研究中心教授宋文阁博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主要在国内,回旋余地很大,同时国内新能源市场广阔,贸易战暂时不会影响到中国的自主品牌,但从长远来说,或会倒逼中国自主品牌的技术创新。

同时,莱特希泽在3月28日透露,今年6月前不会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而中美之间的贸易分歧有望通过谈判化解。

新能源汽车产业承压

不难看出,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此次美国对华贸易限制的重点打击对象,其中就包括新能源汽车行业。

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高速发展的状态,国内市场表现较强,同时新能源车出口数量大幅增长。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我国新能源乘用车车产量已达到世界的40%以上水平,如果包含新能源客车等,世界占比达到50%以上。

2017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表现突出,出口量达10.6万辆,出口金额达3.27亿美元。分出口国来看,2017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纯电动乘用车为214辆,金额达到165万美元;向美国出口的插电混动乘用车为1042辆,金额为6115万美元,在所有出口国家中美国排位第一。

崔东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的高端新能源车的价格偏高,定价都在20万元以上,未来面对关税的调整,压力蛮大。因此国内新能源车企需要有效预防不确定的风险,加速降低成本和价格,实现国际竞争力。”

具体到各个品牌,记者梳理发现,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002594.SZ,以下简称“比亚迪”)一直致力于新能源的研究与实践,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新能源车辆核心自主技术。如今,比亚迪已连续四年登顶国内纯电动客车销量榜首。其新能源解决方案经过多方实践已相继被美国、日本、新加坡、英国等国家和地区所采用。

2017年7月27日,美国洛杉矶大都会交通管理局与比亚迪签订定购协议。前者将从比亚迪位于美国加州兰开斯特市的工厂购买60辆纯电动公交,此次合同价值约4496万美元(约合3亿元人民币),是美国历史上单笔最大的纯电动大巴订单。

对于此次贸易战是否会对公司新能源汽车出口造成影响,比亚迪方面表示,由于政策敏感原因,暂时不方便回应。

第一批走出国门的中国汽车企业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601633.SH,以下简称“长城汽车”)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所布局。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早在2006年,长城汽车就成立新能源工程研究院,专门从事新能源汽车各项技术的研发。截至目前,长城汽车在日本、美国及欧洲均设立了技术研发中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