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海口项目“难产”四年 珠江实业土储匮乏显“老态”

2018-06-02 09:34:00

 

来源:互联网

海口项目“难产”四年 珠江实业土储匮乏显“老态”

作为广州老牌上市房企,广州珠江实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600684.SH,以下简称“珠江实业”)已经被一众跃起的行业后生淹没了存在感。

从2013年以来,珠江实业的营业收入虽然总体呈上涨趋势,但到2017年还未跨过50亿元。另外,珠江实业2014~2016年的净利润均未超过2013年的4.5亿元,虽2017年净利润达到5.26亿元,但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仅为2.45亿元,为2013年以来最低。

珠江实业前身为广州珠江房产公司,成立于1985年,199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广州市成立最早的房地产综合开发企业之一,也是广州市第一批上市公司之一。

而2018年一季度,珠江实业业绩仍在持续下降,实现营业收入7.95亿元,同比下降41%,主要因项目销售金额减少所致。不仅如此,珠江实业旗下还有多个地块进展缓慢,其中海南海口的五源河休闲度假村项目自2013年签约至今还处于前期策划和规划报建的状态。

《中国经营报》记者已就为何海口项目等开发无明显进展等问题致电致函珠江实业证代处,截至发稿尚未作出回应。

土储规模小 股权拿地存风险

截至2017年底,珠江实业的土地储备项目仅为3个,待开发建筑面积共为51.39万平方米,且都为合作开发项目。待售、在售项目为11个,2018年计划开工长沙两个项目,计划竣工面积为23.16万平方米,相比2017年减少42.9万平方米。

珠江实业一早意识到土地储备拓展的问题,但收效甚微。珠江实业在2012~2013年内共完成 40 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对部分项目进行重点突破,如湖南长沙和海南海口项目。但到2014年,由于当时市场环境低迷,珠江实业全年业绩下降,一线城市又地王频现,公司未通过高价拿地的方式扩张,而是审慎增加土地储备,同时还在拓展健康养生地产。因此,其在2014年~2015年的年报中坦言,地产行业逐渐呈现强者恒强的态势,公司的主营规模不大,在土地拓展、融资等方面有一定程度上的劣势,在竞争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债券报告也指出,虽然珠江实业已在湖南、海南等地区积极拓展房地产业务,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其广东地区的销售收入仍占当年销售收入总额的50%以上。

珠江实业的控股股东为广州国资委旗下的广州珠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江实业集团”),珠江实业鲜少在公开市场拿地,近年来仅有的两次拿地也均以底价获取。即珠江实业目前土地储备中的两个项目——JY-8地块和珠江天晨项目,都为闲置多年地块,并未在2018年的开工计划中。

一广州房地产资深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珠江实业近年来业绩、资源不佳或许与珠江实业集团内部战略安排、资源调配有关,珠江实业此前对拿地并不是特别进取,可能受制于一些阶段性发展问题。

2015年,珠江实业推进“股权+债权”配以保底回报的模式进行项目并购和拓展,并强调“固定回报+浮动红利”的投资回报。当期内,珠江实业有两次重大股权投资,投资规模共计约16亿元,接近营业收入的一半,其中主要获取了安徽中侨项目和广州创基丽江国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