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财政改革“微调”:地方融资持续收紧

2017-12-23 09:52:00

 

来源:互联网

财政改革“微调”:地方融资持续收紧

作为“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8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会议提出的今后三年的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 宏观经济政策历来作为促进经济稳定的重要利器,将如何服务三大领域任务的完成?按照部署,2018年中国仍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和去年相比,今年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但删除了去年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的内容,而是要求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并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瑞银证券分析认为,财政支出结构调整意味着地方融资行为将继续收紧,而预算内支出或将更加倾向重要领域,如环保、脱贫、社会保障以及“十三五”规划里的重大项目等。

加大重要领域支出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主要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三种类型。所以从严格意义上,积极财政政策不是一种政策类型,而是一种政策措施选择。

目前中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增加赤字、减少税收和扩大支出三个方面。自2012年中国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以来,积极财政政策开始主要立足减税和增加赤字两个方面。

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的基调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在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的同时,主要用于弥补降税带来的财政减收,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仍然坚持积极财政政策的基调,不过力度更加积极,会议指出要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

在积极财政政策作用下,中国在增加赤字和减税方面效果明显。根据财政部的统计,2014年以来的赤字率分别为2.1%、2.3%、3%和3%。从2016年开始我国财政赤字达到3%的天花板数字,2017年延续了3%的赤字率。

“这也是守住底线不可超越的一个数字。”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所长高培勇说。

而在减税方面,以“营改增”为主要内容的减税措施,切实降低了企业税费负担。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数据,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累计减税10639亿元。其中,今年1~9月减税5750亿元。

在此背景下,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积极财政政策的关注点转到支出结构优化上。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当天,《人民日报》发表了财政部部长肖捷的文章《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文中回顾了过去五年财政预算改革、地方债务、营改增等改革的成就,更是提出了未来财政改革的三大主攻方向: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显然,财政的结构性调整已经是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所以,在2018年——中国经济新时代的第一年,中央提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压缩一般性支出。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认为,这次积极财政政策更加强调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包括支出结构优化,加大重点领域和项目支出等。

事实上,年初预算报告中也早有提及。根据预算报告,2017年主要财政支出政策方面,在保障教育、科技、社保、医疗卫生、扶贫、农林水、生态环保等重点支出的基础上,要求压减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等。

其中,2017年中央财政安排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861亿元,比上年增加200亿元,增长30.3%。考虑今后三年精准脱贫和防止污染已经列入未来三年的攻坚任务,预计相关领域得到积极财政政策持续的资金支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