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银价暴跌50% 谁在备受煎熬?

2014-06-18 11:18:00

 

来源:互联网

银价暴跌50% 谁在备受煎熬?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曾经坚挺的白银价格,犹如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无法回头。以上海黄金交易所为例,在2012年9月13日创出7360元/千克的高位后,白银T+D开始了下跌乃至暴跌之旅,以2013年6月26日最低价3666元/千克计算,白银T+D区间价跌幅超过50%,远超“套牢中国大妈”的黄金同期33%的跌幅。

实际上,银价暴跌影响的不止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白银冶炼生产企业更是深受其苦。国内白银生产量最大的企业豫光金铅,去年录得首次亏损,银价下跌成为最大推手。不过,与外界通常的感受不同,身处白银产业中游的首饰加工行业,以及下游的白银终端销售行业受到银价下跌的影响极小。

银价暴跌 上中游企业亏损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对于银价长期低迷,卓创资讯贵金属分析师周姣称,近年来全球经济处于筑底企稳的阶段,工业发展增速明显放缓,使得白银用量难有增加,缺乏需求支撑,银价上涨乏力。“实际上,全球仅有约17%的白银用于投资及套期保值”,周姣认为,目前消费者的投资热情偏弱,这对银价来说也是利空。

不过,周姣分析道,未来银价或先抑后扬。“一组数据或能很好地支撑这一判断,金银地壳含量1:17,但目前世界储量金银比是5:1,这说明白银更为稀缺,加之白银是工业的必需品,后期增值空间巨大。”中投顾问高级顾问刘建修也表示,“2014年工业领域白银需求将增加,主要需求来自于电子行业。”

另据据巴克莱数据统计,2013年全球白银制造业总需求达到27182吨,同比增长3.2%,扭转2012年下滑的趋势。受全球经济进一步回暖刺激,工业用银需求恢复至14708吨,同比增长1.5%。

然而,商务部对外贸易司的报告则持不同意见:在美国QE缩减购债、全球经济复苏进一步企稳的大环境下,整个大宗商品市场的不景气,加之美元和美债收益率逐步走强,避险资产将继续失宠于投资资金。尽管工业需求稳定,但因缺乏投资需求支撑,2014年银价将跟随金价向下找底,预计2014年国内银价平均在4450元/克,并在3560~6000元/千克区间震荡。

需要指出的是,不论白银价格的后市如何,其现在的“暴跌行情”已经使得冶炼生产企业苦不堪言。实际上,银价下跌,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上游的银矿开采企业。我国白银的主产区包括江西、广西、福建等省份。据《广州日报》报道,我国一半的银矿处于停产状态。江西银海矿业有限公司的李辉称,该公司开采的是混合矿,银只是其中一部分。尽管开采白银不划算,但还是会开采下去,但也只能勉强维持。

广西南宁飞拓矿产有限责任公司的许经理亦表示,银价最高是在2008年,当时能卖到10元/克,如今只能卖到4.1元/克,接近4元/克的盈亏线。

地处河南的豫光金铅(600531,SH),是国内白银产量最大的企业。2013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公司生产白银700.5吨,同比增长13.5%;实现销售收入113亿元,同比减少9.6%,净利润亏损-4.9亿元。对于巨额亏损,豫光金铅解释道,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白银价格的快速大幅下跌。

据悉,在豫光金铅的主要产品中,电解铅价格同比下跌7%,黄金价格下跌15%,白银价格跌幅最甚,高达27%。白银的毛利率为-2%,比上年下降8个百分点。

“目前银价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没有好转,虽然公司今年一季度盈利了,但由于经济持续低迷,第二季度和全年能不能扭亏比较难说。”豫光金铅证券部人士6月4日表示,“公司目前没有采取停产减产的方式,但套期保值工作一直在做,希望减少损失,但想获得较大利润比较难。”

此外,处湖南郴州的金贵银业(002716,SZ),也是目前国内白银年产量居前的企业。

其招股说明书介绍,公司拥有10万吨铅、200吨银冶炼产能,在募投项目投产后,白银产能将达到608吨。2013年报显示,白银收入和利润占金贵营业收入和利润的56%和68%。不过,近年来,白银价格的大幅下跌,尤其是去年白银价格大幅下跌,使得金贵银业处于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境地。

资料显示,金贵银业2011~2013年白银销售数量分别为243吨、335吨和464吨,增长了90.9%;同期白银收入分别为14.3亿元、17.7亿元和21.6亿元,仅增长51%;同期白银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19%、17%和17%,呈下降趋势。由于贵金属价格的大幅下跌,金贵银业上市后的一份年报就出现了业绩下降。公司2013年净利润为1.6亿元,同比下降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净利润为1.2亿元,同比下降14%。

今年4月28日,金贵银业披露业绩预告,预计今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6985万元~8455万元,净利润变动幅度为-5%~15%,公司解释,业绩变动主要是因为公司白银产品在一季度销量增长了40%,预计第二季度将会保持同样增幅。

与上游企业的亏损相比,白银产业链的中游企业活得相对“舒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