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张翼:大型农户可以与互联网结合提高收入

2021-08-08 05:46:20

 

来源:互联网

张翼:大型农户可以与互联网结合提高收入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经常前往乡村调研,在三农问题上,他有更多更鲜活的调研成果。

他认为农民的收入依旧受到土地政策和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农产品与互联网的结合,应该在种植业和养殖业形成规模化、诚信化和安全追溯化情况下,进行有序推广。

《中国经营报》: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经常会做一些调研,近期的调研显示,一些人对未来收入增长的期望有所降低,尤其是某些低收入群体,其对未来的收入预期有些悲观。

张翼:我国的低收入群体,主要集中在农民和农民工那里。一家一户小规模种植的农户与农民工当中的重体力劳动者,或者农民工当中那些年龄较大但却没有特殊劳动技能的人,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有所降低。最近几年,粮价较低、肉价也相对较低,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集中在务工收入上。举例来说,玉米价格长期徘徊在0.7元左右,小麦价格徘徊在1.2元左右,生猪出栏价格也在6元与7元之间徘徊。生猪价格、鸡蛋价格、水果价格周期性波动,很难获得预期性收入。如果农产品的价格上升,流通领域先获益,而很难传导到生产领域。等农民开始生产,行情很可能会下行。

农民信息的不对称,使农民不免成为在价格反应的弱势群体。农民看见别人今年种某个作物挣钱,他才种,结果往往是赔钱。在水果种植业中,周期可能更长,投资可能更大,赔钱的时候就可能更受损。

对于重体力农民工来说,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大,收入也相对较低。因此,在经济下行趋势下,这些人最先感受到压力,易于产生负的或较低的收入增长预期。

《中国经营报》:三农问题一直得到国家的重视,如果农业能够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是否可以改变农村种植的现状?

张翼:改革开放之初实行的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唤起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一方面可以通过家庭灵活的安排,将劳动力划分为种植与外出务工,另一方面通过生产力的解放,推动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中国农村的基本面貌。

但在工业化的影响下,如果继续维持小农生产的基本格局,就很难实现农业的集约化经营。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一方面积极推动城镇化发展,鼓励农民工进城打工并顺利实现市民化,另外一方面支持种粮大户的经营,推动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科学化,促进中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在土地流转的背景下,有些省份已经有40%以上的土地发生了流转,有些省份已经有60%的土地完成了流转。

但山坡地、干旱地很难吸引到资本,这些地方还要靠天吃饭。没有一定数量的土地的集中经营,就没有土地的集约化,也就没有农民的现代化终结,更难以使农民的种植与养殖收入得到根本好转。所以,当前的土地流转,是新的生产力解放运动。在产权、经营权、流转权、收益权等分置的情况下,土地的集约经营,才能节约劳动力,提高单位劳动投入产出,实现农业生产的安全化和可追溯性管理,在以中国的地养中国人的要求下,再一次改变农村的基本面貌。

《中国经营报》:农业现代化也随之受到影响?

张翼:毋庸置疑,土地的小块经营很难实现集中统一管理,因此也不可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我们这些见证过上世纪80年代之初农村体制改革的人都知道,当初的土地经营权分配,实际是将整个生产队的集体土地首先划分为好地、中等地和差地,或者划分为川地和山地等类别的情况下,一家一户呈块状完成承包过程的。正因为如此,每户的土地被分割在不同的区域,几块是好地,几块是中等地,几块是差地。土地分布非常零散,就很难实现规模化种植。你家种玉米、他家种小麦。这家在收割,那家在播种,不一而足。因为单块土地的面积是很小的,有些面积可能一亩多,有些两亩多,人口越稠密的地方,那土地就更小,农机开不进去。农业现代化的推广受到的很大的限制。

《中国经营报》:未来农民有哪些方式可以突破现有的收入模式?

张翼:第一,农民得在土地流转的大背景下才能提高收入。也就是说,只有形成健康的土地流转,形成机械化推广的客观条件,才能节约束缚在土地之上的劳动力。这样农民的数量才能减少。农民数量减少了,其种植的面积就会增加,其收益才可能提升。

第二,农民需要在自给的前提下,推进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进程。生产过程必须瞄准市场才能赚钱。城镇化水平越高,农业的商品化需求就越强烈。农民就越需要通过消费侧的信号安排好自给的供给侧改革。中国在2035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在2050年要实现现代化。这个进度一旦步入轨道,人们对农业产品的安全性要求就会迅速提高。城市消费结构的升级,迫使农业供给侧也随之而升级。要以中国的地养中国的人,就必须完成这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城市消费结构的多样化、分级化、升级化要求农业生产的多样化、分级化和升级化。现在来看,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很难实现这个过程。国家相关部门不管多努力,也监管不到千百万农户的经营过程。仅农业产品的安全性,就很难完全达到预期。只有大型农户和互联网加在一起,才有利于市场的稳定性,产品质量与安全才有所保障,农业生产的可追溯性也才有可能。

第三是信息的可诱导性。生产出来,只是农业繁荣与农民增收的第一步,这只是必要条件。农民要增收,就需要建立起消费与市场的信息联系,例如借用农村淘宝这样的互联网电商平台,形成定制农业,形成安全农业,形成消费与生产挂钩的消费农业。只有建立起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诚信体系,农民的增收才具有可持续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