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免税店开辟线上渠道自救 滋生黄牛“代拍”热

2021-08-08 05:59:27

 

来源:互联网

免税店开辟线上渠道自救 滋生黄牛“代拍”热

本报记者 许礼清 孙吉正 北京报道

海外疫情的不确定性,让免税店的发展蒙上了阴影。

据此前央视新闻报道,韩国三大免税店的销售额比疫情前骤降了8成多,其库存规模已经达到了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75亿元)。多个机场免税店、室内免税店被迫关停。

与韩国免税店一样,由于国际游客数量骤减,国内的免税店也被迫走上关店停业的道路。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在免税品行业独占鳌头的中免集团,此前于1月26日宣布旗下三亚国际免税城、海南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琼海博鳌免税店暂停营业。

面对危机,国内免税店开启了“自救”模式——转战线上。记者采访发现,中免集团旗下的日上免税店、海口免税店、三亚国际免税城等目前均已开通线上购物通道,并设置了一定的购买门槛。购买资格的限制,也导致“代拍”出现热潮。

而转战线上能否真正缓解疫情给免税店带来的压力?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告诉记者,免税店走线上购物的模式算是一种自救方式,但这样的方式有很大的压力,免税店的核心还是通过线下位置获客,线上获客能力存在不足,想要做好线上,并不容易。

线下门店受冲击

“我现在还待在家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去上班。” 在日上免税店工作的张华(化名)如是说道。

张华如今还待在家中,据他透露,受疫情影响,自己所在门店目前尚未开门营业,拿的工资也只有底薪。为了多赚点儿钱,张华开始在朋友圈卖货。

据记者了解,中免集团在此前的1月26日便宣布旗下三亚国际免税城、海南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琼海博鳌免税店暂停营业。对于目前的门店营业情况,记者向中免集团发去采访函,不过对方以不方便回答为由,拒绝接受记者的采访。

记者拨打中免集团会员服务中心,其客服表示确有部分门店尚在停业调整。随后,记者拨打中免集团旗下多个免税店门店电话发现,不少门店在3月份左右陆续开门,但仍有部分门店处于关店状态。

广州机场免税店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广州机场,目前入境门店在疫情期间都不营业,出境的免税门店也没有完全营业,一般在航班比较密集的时候才会开门,航班少的时候基本不营业。

免税店的生存状态或许还可以在中国国旅的财报数据中窥探一二。根据中国国旅财报显示,2019年公司营收共计480亿元,归母净利润46.3亿元。在国旅480亿元的营收中,旅游服务业仅为6亿元,免税商品的销售额高达458亿元,占总营收的95.4%,毛利率为50%。

但根据2020年第一季度显示,国旅的营收为76.4亿元,而去年同期的营收是137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44.2%,亏损1.2亿元,这是中国国旅2009年上市以来的首次单季度亏损。

公司在财报中解释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免税商店客源同比大幅下降,部分免税商店先后闭店或调整营业时间,从而对公司正常的经营造成较大影响。”

从事导游工作的李东(化名)告诉记者,免税店现在基本已经成为出国人群的必逛之地。根据平时带团的经验,从过安检到登机,一般都会有一个多小时的空余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大部分的游客都会去免税店里逛逛。免税店里面的产品相对便宜,再加上地理优势,所以平时的免税店是完全不愁客流量的。但如今受疫情影响,出国旅游的人少之又少,局限在机场的免税店一旦没有客流量,连开业都难。

和咨询合伙人文志宏向记者分析道,免税店受到的疫情影响可以说是致命性的。免税店通常都是要跟旅行挂钩的,更多的依赖出入境旅客的消费。相关的各个国家或者地区对于免税店这种经营业态都有一定的条件和要求,这就导致免税店相比百货店等在渠道上有了一定的局限性。此外,现在即便是有出国的旅客,在这个特殊时期,大家的购物兴趣也会有所下降。

开发线上渠道

面对危机,一直依赖线下门店的免税店也不得不开始另辟蹊径,触电线上平台。

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以日上免税店为例,目前已经开放网上购物平台,消费者通过微信小程序或是日上APP可以进行网上订购,并且提供直邮到家服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