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起底实体药店数量骤减之谜

2014-06-19 13:53:00

 

来源:互联网

起底实体药店数量骤减之谜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一段时间以来,面对医保涵盖范围日益扩充,社区医院90%的报销比例等一系列冲击,北京连锁零售药店出现了一轮“关店潮”。实际上,有关调查显示,很多实体药店由于租金压力、顾客稀少、利润微薄等原因,不但并未发展新店,就连很多已有的店面都难以为继、陆续闭店。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近几年,北京几家大型连锁零售药店基本处于发展的停滞状态。”据北京一家著名药店的管理者介绍,新开的店寥寥无几,三年来闭店却已经达到了15家左右的数量。而其中,七成店铺关闭的原因,都由于经营成本上升,导致难以支撑。尽管每年的销售额都有所增长,然而增长的幅度却远不及成本上升的速度。

按照药店的经营模式,一家新店从开业到盈利,基本需要两三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两三年内没有盈利,这家店就面临关闭的命运。而两三年间,房租、人力成本的几番上涨,导致新开店能够盈利的可能性极低,因此近几年,医保全新、嘉事堂、金象等几家北京市大型连锁零售药店都将运营模式从扩展新店,转向了深入发展现有店铺的方向。

值得玩味的是,据《中国药店》杂志报道,过去一年,北京几大主流连锁药店中,金象直营店减少21家,医保全新关店4家,好得快关闭2家店,永安堂关店1家。而医保全新大药房更是在3年内关闭了一半门店,从50家缩减至目前的26家。

对于关店的原因,北京市一家著名连锁药店的总经理坦言,“不好干”。事实上,对于连锁药店而言,影响利润的主要因素除药价和人工成本外,房租是其中最大的成本开销。而近年来,受到房租不断上涨而无奈关店的例子不在少数。

“比如原来的房租是10万一年,一年到期后就变成30万一年,想要找到一个15万的都寥寥无几。”据了解,依赖于租赁门店进行经营的连锁药店,此前大多都是按照五年、十年的周期签订合同,而近年来,合同从三年一签逐渐缩短到一年一签,每年租金的增长幅度在百分之二三十到五六十不等,平均涨幅也在25%到30%之间。

以此前曾在石景山万商大厦经营的一家药店为例,由于去年合同到期,原本的28万房租涨到了37万,加上商圈的变迁带来了整体销售水平的下降,使原本就略有亏损的效益更加雪上加霜,最终于去年关店。

而在海淀区世纪城远大园,高端社区的房租上涨使成本的提升更为严峻。据某著名连锁药店管理者介绍,社区内的两家药店租金已经从几年前的三十五六万,涨到了58万上下,相较每月最多2万左右的营业额,经营已达到入不敷出的程度,只能勉强支撑。

更令实体药店“难以接受”的是,社区报销比例高,老年群体流失严重。2013年10月,伴随着氨氯地平、二甲双胍等224种治疗常见病、慢性病和老年病的药品纳入北京市社区药品医保报销范围,北京市社区医院报销比例统一提高到了90%,参保人员可在全市1200余家社区医疗机构买到这些药。

而同时,据了解,在北京市5300余家药店之中,拥有医保刷卡系统的药店则只有97家,其中嘉事堂、医保全新、金象大药房三大主流连锁的医保药店一共也只有二十几家。

不能享受医保报销,意味着消费者走进药店需要从自己的钱包里掏出更多的钱来为药品买单。以治疗糖尿病的二甲双胍片为例,如果消费者在药店购买,一盒药36元,一个月要花费162元。而在社区医院,自己担负的费用仅为16.2元。再以常见的速效救心丸为例,如果消费者在药店购买,要花费三十几元钱。而在社区医院内,自己仅需要担负几元钱。

与社区药房人满为患的现象比起来,大部分选择开在社区周边的零售药店则生意惨淡。据了解,社区医院开放医保报销后,靠近社区医院的零售药店门店客流量下降明显,最少也有百分之二三十,严重的甚至可以达到百分之七十左右。“甚至有时,我们自己的员工都会去社区医院买药。”一位经营者无奈地表示。(编辑:姜小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