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BOT模式解密:太平污水处理厂样本剖析

2014-07-12 09:02:00

 

来源:互联网

BOT模式解密:太平污水处理厂样本剖析

发改委正联合财政部对PPP立法工作进行调研。

为了更全面了解PPP的发展过程,中国财政学会公私合作研究专业委员会已经连续组织三期PPP研讨会,旨在通过以往BOT项目的分享,为正在建设的一些PPP项目提供经验。

作为BOT项目中比较成功的投资案例,哈尔滨太平污水处理厂在股权、投资回报、融资等方面的尝试,为BOT项目提供了很多借鉴经验。

哈尔滨太平污水处理厂总经理朴庸健认为,在和亚开行合作之前,虽然也有一些BOT、TOT投资经验,但是通过和亚行合作,现在在股权、债权上对国际化的PPP模式有了更多的了解。“主要还是解决理念上的问题。”

据了解,1993年以前并没有PPP概念,主要模式以BOT为主,之后随着BOT项目的增加,PPP也逐渐规范,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特别是2008年中央4万亿元政策的刺激,民企在市场竞争中再次受挫,BOT项目出现争议。

盈利靠效率

“污水处理厂第一年运行就盈利750万元,比我们原来中标的时候所设定的目标有所突破。”朴庸健说。

在他看来,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对内部运行模式进行整合。朴庸健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其实污水处理厂是一个单一的管理内容,对外的东西很少,唯一的交集就是和政府部门的结算,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所以这类BOT的核心就是要解决内部的安全稳定运行和高效运营问题。

据悉,2003年9月,哈尔滨市政府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哈尔滨太平污水处理厂项目BOT业主。经过激烈竞争,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与北美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最终以0.598元/吨污水处理服务费中标。

2004年年初,太平污水处理厂由清华同方(哈尔滨)水务有限公司负责建设,日处理污水32.5万吨,特许经营期为25年。运行一年后,项目不仅没有亏损还实现盈利。

然而,与其他9毛多的投标价格相比,0.598元的中标价格意味着,项目实施以后就要面临亏损的状态。

“我们能做的就是精简内部管理,卡式管理是我们进行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员工定岗定责,手持一卡,定时在各个管理点巡检设备,巡检的时间、巡视的周期及巡检发现的各管理点运行状态,均记录在中央控制室。”朴庸健说。

可以参照的数据是,按照当时哈尔滨水务企业同样是32.5万吨的规模计算,其标配人数为150人,但太平污水处理厂最后的人员配备为44人。“比项目做预算的时候少了90多个人,这90多个人工当时在哈尔滨的综合费用,一年下来也需要600多万元。”朴庸健说。

对此,中国水协排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向平则认为,太平污水处理厂的成功在于内部管理,比如减员增效,岗位的精简、还有一些量化管理,委托社会上有经验的人来做等,在运作的机制上做了一些创新,降低了成本,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

政企联动机制

事实上,作为BOT项目,竞标价格的高低决定了项目回收成本的周期。

“水处理以后,剩下的泥也需要解决,如果还按照0.598元的价格,企业要承受的压力会很大。”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说。

在他看来,一旦水价确认,调价机制需要多方听证,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当初的中标价格似乎已不合时宜。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杨向平的认同。

杨向平认为,已经拉长的水产业链,仅靠中标的5毛多,7毛很难解决企业的难题,现在江浙一些地方已经把污泥的处理费加进去,一吨水的处理费用差不多在1.2元,1.3元,甚至1.5元。“自来水如果是2元,污水处理费应该到2.5元才能解决企业难题,一定要比自来水费高,这才是良性发展。”

以北京为例,北京的自来水费是2元,污水处理费是1.37元,实际上通过政府补贴,北京排水集团拿到的已经不是1.37元,而是2.5元左右,中间加了污泥处理费,虽然价格高,但这才是正常的市场价格,也是合理的发展模式。

不过,从全国来看,政府自来水费的支付体系建设并不完善。

朴庸健说,我们做了一个调查,全国大部分政府都会或者晚付费,按月足额支付的污水处理费基本很少,但作为污水处理行业,本身是单一的利润模式,就靠污水处理费的收取来运营,如果晚交对企业来说,就会出现运营难题。

去年10月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条例明确规定,污水处理费要列入财政预算,按月足额支付。

不过,作为污水处理企业来说,政策本身是好的,但是落实难题仍然很大。

“通过BOT项目,把原来社会资源,政府资源,和企业资源有机结合,梳理出一些在监管和被监管,指导和被指导的经验,其中最关键的是建立了和政府之间的支付体系。”朴庸健表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