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第一消费大国”有名无分 大宗商品中国仍无定价权

2014-07-05 10:22:00

 

来源:互联网

“第一消费大国”有名无分 大宗商品中国仍无定价权

近日,瑞银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过去十年间,为满足国内建设热潮,中国内地对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的进口增长了三倍。对澳大利亚和南非而言,当前中国内地作为出口市场的重要性(该贸易伙伴对中国内地的出口占总其出口的比例)是十年前的四倍以上,对加拿大、巴西和智利的重要性是此前的两倍以上。

实际上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大宗商品的第一大消费国。然而,与第一消费大国身份不相符的是,中国在大宗商品的定价上还是没有与之相当的话语权。“中国买什么,国际市场什么就涨;中国卖什么,国际市场什么就跌。”这成了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形象的写照。

而在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上,各种地方现货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行业尚处于混战阶段。期货行业的不成熟,注定了中国在争取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的道路上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定价权“尴尬”

据瑞银的这份报告显示,对于超过四分之一的贸易伙伴而言,中国内地作为出口市场的重要性(该贸易伙伴对中国内地的出口占其总出口的比例)已经是过去的两倍以上。除了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智利等国外,同时,中国内地市场对欧美和日本的重要性也明显升高,但幅度不及大宗出口国。

而据此前数据显示,目前除了原油的消费中国排在美国之后以外,其他类大宗商品的消费,中国均位居全球第一。

瑞银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中国作为大宗商品进口国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升,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在过去十年经历了大规模的建设热潮,也是由于国内金属和机械设备行业出现了显著的产能扩张和产业升级。

汪涛表示,中国本世纪初的房地产建设热潮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基本金属及能源的进口,而在全球金融危机后,政府出台了刺激政策推进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又进一步推升了这些产品的进口。

但是在此种情况下,中国在大宗商品上依然没有获得与其消费第一大国地位的定价权,甚至说还相差甚远。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全球已经形成了以CBOT(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农产品、LME(伦敦金属交易所)有色金属和NYMEX(纽约商业交易所)能源为主的几大商品定价中心,它们决定着世界上主要大宗商品的交易价格。

“目前,大宗商品的定价中心主要在欧美,特别是在欧美的期货交易所。这些交易所离中国较远,加之长期以来中国企业经营意识比较落后。所以当世界其他国家都预测说中国在未来十年要实现城镇化,而城镇化就意味着需要大宗商品时,那些国外做大宗商品的机构早已在大宗商品价格还没有上涨的时候就已经提前买入了。”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金鹏期货董事长常清向本报记者表示。

常清举例称,比如在原油价格还处于30、40美元/桶的时候,国外的机构和企业就已经着手买入了很多原油期货。而我国国内的企业往往是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买,而且对于市场价格未来的发展并不了解。

“当人家用30、40美元一桶的价格购买原油时,我国国内企业买入的价格可能是120美元。这样与国外比起来,我们的竞争力就会比较差。所以我们的企业只生产GDP,但是不赚钱。”常清说。

作为中国期货市场早期的设计者、参与者,常清解释说:“既不预测大宗商品价格的未来,也不参与其价格形成,所谓的‘话语权’‘定价权’就是这个意思。”

常清说,回头看过去的十年,其实中国在大宗商品定价权上面的损失相当的惨重,只是国内还没有人意识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