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东北80%米厂停产真相

2014-12-31 15:17:00

 

来源:互联网

东北80%米厂停产真相

【中国经营网注】从2008年开始,政府通过托市等政策,大规模进入粮食流通市场,把大量的原粮高价收到了国家储备库。政府这么做的本意是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是由于缺乏现代化的粮食加工业作为消化渠道,大量的粮食囤积在政府储备库,形成“堰塞湖”,不仅消耗了巨额的财政资源,也影响了市场正常流通,并且进一步影响加工企业的健康发展。这样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引发了很多严重的问题。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中国今日粮食问题的复杂,超出不少人的想象。

在中国东北,虽然是稻谷主产区,却有约80%的米厂因为原料不够停工停产。

化解中国粮食问题,找到中国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穆彦魁,益海嘉里现在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粮油加工企业之一。

粮食库存“堰塞湖”

从2008年开始,政府通过托市等政策,大规模进入粮食流通市场,把大量的原粮高价收到了国家储备库。

穆彦魁说,政府这么做的本意是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是由于缺乏现代化的粮食加工业作为消化渠道,大量的粮食囤积在政府储备库,形成“堰塞湖”,不仅消耗了巨额的财政资源,也影响了市场正常流通,并且进一步影响加工企业的健康发展。这样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引发了很多严重的问题。

首先是加工企业因为原料供应不畅而被迫停工停产。比如去年在东北新稻上市后,加工企业都按照惯例计划在6个月内收购全年的原料。可是由于国储入市收粮,新稻2个月就全部收完了,结果导致东北地区80%的米厂停工停产。

其次是财政负担问题。大量的原粮进入储备库,国家每年要支付数千亿的资金用于粮食收购、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工保管、利息费用等,财政不堪重负。

第三是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新粮要在储备库中储存1~3年以上才会投入市场,这样不但消费者吃不到新鲜的大米,而且由此引发的陈化粮问题,给产品品质带来巨大隐患。

还有,政府高价托市也造成国内粮价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从而促使周边国家廉价农产品大量进口和走私到中国,这显然不符合政策的初衷。

第五,政府在东北对玉米进行托市收购,导致东北玉米价格高于华北,使华北玉米大量倒流入东北,这样不仅造成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使东北的玉米加工厂因高价原料丧失了市场竞争力,造成严重亏损。据不完全统计仅河北今年倒流到辽宁的玉米就超过500万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