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供给侧改革“降成本”会继续

2017-10-21 08:59:00

 

来源:互联网

供给侧改革“降成本”会继续

杜丽娟

过去五年,供给侧改革是一条中国经济工作的主线;而在其中“降成本”又有重要地位,在十九大报告中则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作为一项重要的税制优化改革,全面实施营改增所释放的减税红利,有效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引导企业脱虚向实,契合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迫切要求。

五年来,营改增试点改革实现1.61万亿元减税效应,从目前效果看,营改增不仅具有改革效应和减税效应,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经济中的不确定性,激发企业投资意愿。

“营改增”减税效应

“减税方式有两类,一类是通过政策调整实现减税,一类是通过制度改革减税,营改增恰是通过制度改革实现减税目标,实现了企业经营与税负的最佳平衡。”中国财政科学院院长刘尚希如此评价营改增的效应。

作为中国税制改革历史上典型性事件,“营改增”不但实现了短期减税目标,同时还稳定了纳税人预期,实现国家减税与企业增利之间的平衡。

2016年,中央作出全面实施营改增试点,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战略抉择。在不到5个月时间,顺利完成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4个行业共1011余万户纳税人,2万亿元税收的制度转换,实现了增值税在工商业和服务业全覆盖,消除了服务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及产业交往中的双向重复征税。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营改增减税7000亿元,完成了全面实施营改增预期目标。而随着营改增深入推进,减税额逐步增加,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截止到2017年4月,营改增自全面推广以来,试点行业直接减税4581亿元,为下游行业增加进项税额抵扣而减税2412亿元,试点行业减税效应外溢率为0.53。五年来,营改增试点改革释放出1.61万亿元的减税“大礼包”。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全面实施营改增不但消除了试点企业重复征税,直接减轻了试点企业税收负担,更为重要的是消除了试点企业与下游企业之间的重复征税,减轻了产业链税收负担。

这个结论和中国财政科学院出具的调研结果相吻合。

今年8月,中国财政科学院选择了北京、上海、辽宁、福建、安徽、湖南、河北、山西、广西、陕西10个东、中、西部的典型地区,了解各地营改增的实际运行情况,并发布第三方调研报告。

报告指出,营改增试点改革的减税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增值税纳税人因营改增后抵扣范围扩大而带来的减税,二是营改增试点纳税人因税制转换带来的减税。“原增值税纳税人是本次减税改革‘纯粹’的受益者,增值税税负只降不增。而通过设置低税率、过渡性政策等方式,也实现了‘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绝大多数企业税负只减不增’。”刘尚希说。

助推供给侧改革

随着营改增全面实施,其所释放的减税红利,有效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成为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

2016年8月,国务院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这是2015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降成本”的第一个系统性文件。全面实施营改增,作为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担负着企业“降成本”改革的任务。

胡怡建表示,全面实施营改增在对企业实现全面减税的同时,起到了刺激企业投资需求的作用,促进了过剩的制造业产能向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转型,服务业企业的规模扩大,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优结构的供给侧改革。

国家税务总局和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全面实施营改增试点一周年评估报告》显示,全面实施营改增第一年对经济增长净影响为0.892%,第二年为0.306%,第三年为0.079%,全面实施营改增对中国GDP的带动作用逐年降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