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奏效 央企负债率首次降低
多举措奏效 央企负债率首次降低
索寒雪
连续多年高负债率的中央企业,在2017年前三季度的数据中,首次出现了负债率下降的局面。据了解,中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继续稳定在66.5%,比年初下降0.2个百分点。
然而,评级机构标普在不久前依旧下调了对央企的信用评级。对此,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并不认同,他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不太清楚标普的评级,不过其他国外评级机构对国有企业的评级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的。
减债效果初现
由于迅速扩张等原因,央企负债率一直有增无减,央企减债一直是外界关心的话题。
不久前,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公布了央企的债务发展历程,2016年底中央企业负债66.7%。这个负债率,从全球来看还是一个比较稳健的、比较适中的。回顾过去十年央企负债率的变化,肖亚庆表示,由于当时的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导致上一个五年负债率增加得比较高,增加了7个百分点。过去五年,中央企业的负债率基本稳定,从2012年的66.3%到2016年年底的66.7%,增加了0.4个百分点,幅度不高。
“应该说债务问题,包括企业债务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密切关注的问题。”一位国资委内部人士透露,2016年之前,负债率的上升有多种原因,企业效益下降,自身盈利缩减,企业发展更多依靠融资。
“另外一方面是一些企业盲目扩大。”该人士举例说明某石油央企,“十二五期间中国油气明显短缺,大量收购油气资源,而且高价收购。现在油价从110美元左右跌到40多美元,这样成了企业明显的负担,根本就不盈利,就是亏损了。”
该人士同时指出,“前几年,曾经有央企跟我提出,降低A股的持股比例,但是中国资本市场没有这个能力承接,2015年,股市大跌,央企还要带头增持。”
在谈及央企债务问题时,该人士表示,“部分中央企业在资产收购日常经营中出现了一些严重损失,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严重债务违约是一个典型案例,数百亿元违约,债务170亿~180亿元,导致企业根本就无法生存,最后被托管,教训十分深刻,这个也反映了部分中央企业财务兼顾责任亟待加强。”
看似近乎无解的央企债务问题,在今年前三季度出现了松动。
不久前,在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资委总会计师沈莹表示,央企负债率保持稳中有降。9月末,中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继续稳定在66.5%,比年初下降0.2个百分点,石油石化、冶金、航空、商贸、军工等行业带息负债规模同比下降。
多举措减债
2016年5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化成本管控,减少应收账本,缩减库存规模和亏损面,降低债务水平。
“2016年和2017年两年需要降低债务1000亿元以上。”前述国资委内部人士表示,“去杠杆的重要方面受制于外部,也有自身的原因。快速发展同时考虑到未来行业及国内形势的变化,应该怎么实现可持续的稳健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