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险成PPP高频词 新增项目审批趋严
防风险成PPP高频词 新增项目审批趋严
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到中央经济工作,“防风险”频频亮相会议报告中,也给宏观经济发展定下稳健基调。
2017年的最后一个月,PPP(公私合作)和防风险两个高频词汇“捆绑式”的出现,让市场对于这个万亿元规模的市场多了一些猜测。进入2018年,各地方政府对PPP工作的总结和部署中,强化风险管理都被列在最重要的位置。
“2018年上半年PPP发展受冲击较大,入库项目审批也会更严格。”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此前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也对上述论断进行了论证,会议指出防风险重点是有效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制止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严禁以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变相举债。
增量项目“受困”
2018年伊始,在一些媒体上传出了部分银行暂停对新的PPP项目融资的新闻。这被认为是PPP市场启动防风险,严监管的标志性事件。
据记者了解,接到财政部自查要求后,多家银行便在内部进行了业务规范。自查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的情况。如项目发现有违规,就面临被停贷的可能性。
根据农业银行自查情况,对于现在处于审批过程尚未发放贷款的PPP项目,银行会暂缓贷款。已经落地的并已经执行的项目,如果不符合最新政策要求,银行也会停贷。
这些举动都源于2017年11月份,财政部印发的《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92号文”),要求对新申请纳入项目管理库的项目进行严格把关,还要对已经入库项目进行集中清理。按照财政部的要求,各省级财政部门应于2018年3月31日前完成本地区项目管理库集中清理工作,并将清理工作完成情况报财政部金融司。
由于92号文提到“只有列入PPP项目库,才能合理合规的使用财政支出,以保证兑付本金和收益,如果出库将不受相关条款保护”,眼下银行观望情绪严重。
从以上自查结果看,业内发现2018年PPP项目中新增项目的合规性要求在提高,特别是与当前政策有冲突的项目都将被清退,这或将是2018年PPP项目从起飞阶段到平飞阶段过渡的一个重要表现。
近期多省地方政府召开PPP业务的总结和部署会议,其中PPP项目的合规性均被提高到了重要的位置:安徽省建立能进能出的项目库动态管理制度,定期对已入库项目进行清理,将项目长期无进展、不再使用PPP模式、前期手续不全,不符合规范要求的项目及时清除出库,2017年以来,我省已累计办理退库项目26个,总投资277.5亿元;湖南省财政厅指出对于不包含运营内容、无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机制设计不合理,项目建设成本不参与绩效考核或实际和绩效考核结果挂钩部分占比不足30%的,不得安排财政资金;江苏省财政厅将通过加强数据信息监控工作,对那些财政支出责任接近10%的地区将实行风险预警。
金永祥认为,3月31日符合入库条件的PPP就入库了,银行会根据入库情况审批发放贷款,也就是说4月份PPP融资将进入新常态。“至于金融机构为PPP融资发放更多取决于发改委、财政部及有关各方的态度。”金永祥坦言。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防风险除了要遏制隐性债务增量,还要管控好新增项目融资的金融“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