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审核趋严 PPP或将全面降速
财政部审核趋严 PPP或将全面降速
在多部委联合规范PPP项目的背景下,财政部第四批PPP示范项目的发布工作也显得更加谨慎。
自去年7月份进入申报周期后,截至目前评审已经超过半年时间,相比前三批,第四批项目的筛选周期更长,评审也更为严格。在PPP从“起飞”进入“平飞”阶段后,2018年的入库项目将遵循质量优先的原则,强化落地率。多位行业专家预测,去年年底财政部、发改委、国资委、保监会等部委纷纷出台防风险、强监管举措,对于PPP市场来说,政策的收紧给地方政府的融资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地方政府来说,PPP融资功能仍然很大,一旦政策收紧,项目后续资金压力增加,从而导致的项目烂尾也不可避免。”
审核趋严
进入2018年,在各项政策监管下,PPP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巨变。这场巨变直接对中部某省份的PPP项目审批造成重创。
“一个财政收入只有10亿元的县级政府,申报的PPP项目多达30个,即使按照一个项目1亿元的投资额,也已经远远超过了财政可承受能力。”1月31日,负责该省PPP项目审核工作的咨询人士王朝阳(化名)告诉记者。而这只是项目的第一轮审核,在上报财政部之前,作为政府顾问方的咨询公司一般要先对项目进行两轮鉴定。“第一轮是申报项目的可操作性,第二轮是甄别项目真伪,然后才向财政部送审。”王朝阳说。
处于新旧年交换之际,王朝阳的工作量增加了很多。“以前省财政厅对市县级报审的PPP项目审核相对较松,基本是参照咨询公司的标准,但是从今年开始,省财政厅除了参照咨询公司的标准,还严格执行财政部对地方政府10%红线的限制。”
以上述省份为例,现在该省财政厅对新入库项目的审核更具体。“以前项目申报时主要参考地方政府的历史增长率,以现在的增速估算未来10~15年的财政增速然后决定是否立项,但在去杠杆防风险背景下,现在的标准是和GDP挂钩,比如说你填写的财政增速预期超过20%,基本上通过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其有潜在风险。”
越来越多的省级财政部门开始对市县级部门的PPP项目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核工作,这将成为2018年PPP市场的一个现实写照。
在王朝阳服务的5个省份里,目前审批工作都持续趋严。“市场在逐步规范,今年以来最大的感受就是项目申报已经由重量开始关注质量。”
北京方程财达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办事处负责人程建兵认为,2018年的PPP市场将不会出现一哄而上的情况,项目审核越来越严格后,地方政府不会为了搞项目而搞项目,转而会更加重视项目的合规性。
记者了解到,2017年底财政部、国资委以及人民银行等都纷纷发布PPP规范操作政策,这标志着2014~2017年PPP高速发展阶段暂时告一段落。“从政策制定者的本意看,是希望从2018年开始PPP的发展可以进入平飞阶段,能够行稳致远。”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说。
存量或有烂尾
在需求加大、落地提速形势下,过去几年一些地方违规操作累积的风险不容忽视,规范化成PPP项目发展的当务之急。
“财政部PPP中心原来是每月公布一次项目落地情况,但是从2017年10月以后也没公布,主要是根据政策清理不符合要求的入库项目。”程建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