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发展壮大制造业仍是未来重中之重

2019-08-31 07:44:00

 

来源:互联网

发展壮大制造业仍是未来重中之重

范欣

近期,由前美国总统奥巴马投资制作的纪录片《美国工厂》引起了广泛讨论,该片主要讲述我国的福耀玻璃集团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建立工厂以及工厂日常运行情况,聚焦福耀玻璃在美国建厂所遇到的中美文化、用工制度、劳资双方矛盾等多个热点问题,最终工厂通过多种途径使工厂成功扭亏为盈。不同地域与文化的观众对纪录片褒贬不一,关注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抛开这些问题不谈,有一点是能够得到普遍认同的,就是无论是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发展都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原因在于,制造业的繁荣与否是经济能否稳定的重要基石,金融业、房地产业这些高大上的行业虽在一定时期能给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促进作用,但对就业和长期消费稳定的拉动作用却十分有限。而且如果底层制造业已锈迹斑斑,那么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过度发展必然为经济危机埋下种子,从纪录片也能看出美国在去工业化40年后工人已普遍不能适应高效率和繁重的工业劳动,但他们又普遍要求高工资与高福利,再工业化之路较为漫长。当前即使是资本愿意回流美国也会因各类环保限制、工人素质等因素导致资本很难进入实体经济,郭台铭在美国设厂的漫漫之路也可清楚地看出这点。

纵观工业化后全球各国经济实力的演变,无不与其制造业的繁荣息息相关。上世纪的美国正是取代了英国成为全球工业强国后国力开始壮大,而后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美国因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逐渐施行了去工业化战略,在2008年终因房地产行业过快发展而引起了次贷危机。反观日本,在历次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受到的影响较小也在于其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替代的位置,近期日本与韩国开始出现贸易摩擦,但因日本控制着多项关键技术且处于产业链上游,显然韩国最终受到的冲击更大。另一方面,日元也因日本制造业的强大逐渐成为全球重要避险货币,每当全球经济面临一定下行风险之时全球资本都会冲向日本国债市场。再看德国,很多德国企业都是家族式企业并且不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再投入资本均来自历年利润累计,这样一方面能减少资本过于要求回报、重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利益的短视行为,另一方面则保持了良好的工艺传承,这也间接促成了德国制造业的强大,在这点上华为与德国企业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迎来了黄金发展期,这期间制造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并逐步在多个行业构建起完备的产业上下游链条,例如在深圳华强北半天内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智能手机所需的各个零部件完成组装,这在全球其他任何一个地方几乎都是不可能的;再比如一些服装、鞋帽、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正是凭着我国工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在发达国家看来近乎于苛刻和枯燥的劳动环境中一点一点打磨制造发展出来的;又如我国的高速铁路在短短10年间就能在全国建设成一张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大网”,并据此掌握了高速铁路的关键技术,培育了全球最为发达的高铁制造工业及配套产业。以上这些也是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通过几年时间就逐渐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基石,而比我国早几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印度、泰国等国家虽然同样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却不能完成这一壮举。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近几年我国在发展制造业上也确实走过一些弯路。2008年后每逢经济下行周期就采取房地产短期刺激手段,造成了全国房地产价格每三年就出现一轮上涨周期,资金、土地等要素过多地流向了房地产,挤占了本应是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应获得的要素资源,一部分从事制造业的企业家看到房地产的巨大利润后转行,未转行的企业家继续踏实在制造业耕耘的信心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这对于需要持续投入的制造业产业而言显然是有害无益的。同时,最近几年金融业快速发展,利润大幅增加,2018年金融业占GDP比重达到了7.6%,这一比重甚至达到了部分发达国家水平,金融业过快发展和较高利润摊薄了制造业的部分利润。

针对上述问题,不久前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首次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不仅大幅限制房地产企业各类融资,还有针对性地上调居民房贷利率抑制房地产炒作。同时,今年国家加大了减税降费的力度并下调了企业社保费率,提出以政府过“紧日子”换企业过“好日子”的目标,全年减税降费规模预计达2万亿元。另一方面,积极调整政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设立科创板适应创新性企业上市融资、调整贷款基础利率(LPR)形成机制,降低金融企业利差;此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有针对性的鼓励外商投入政策,提高制造业企业的获得感,全国范围内简化企业办事流程,达到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的最终目标。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宏观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下坚持减税降费、坚持楼市调控不放松、大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对短期宏观经济确实存在一定压力,这就需要宏观政策保持定力,毕竟制造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

综上,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依据,制造业强则经济强、制造业弱则经济弱,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完备的基础设施、训练有素的工人群体以及完备的产业链配套,只要坚持大力发展制造业的方向不动摇并辅以有针对性的政策,未来制造业发展仍大有可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