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经济保持稳定恢复 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速转正
5月份经济保持稳定恢复 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速转正
本报记者 谭志娟 北京报道
我国5月份经济呈现稳定恢复态势。6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8.8%,比2019年同期增长13.6%,两年平均增长6.6%;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4%,比2019年1~5月份增长8.5%,两年平均增长4.2%;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4%,比2019年5月份增长9.3%,两年平均增速为4.5%。
在业界专家看来,5月份,生产和需求的环比增速保持基本稳定,投资和消费的两年平均增速均较前值有所加快,说明了经济整体延续稳中恢复势头。
首先,工业生产稳步增长,这从数据可见: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6.6%;环比增长0.52%。
对此,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梁婧6月16日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5月份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6.6%,较上月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这一方面在于5月出口增速有所放缓,两年平均增速从上月的16.8%降至5月的11.1%,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也相应有所放缓;另一方面可能在于大宗商品价格、环保政策趋严等带来一些冲击,特别是对中游企业,成本上升影响企业生产积极性。比如5月份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加工业以及一些设备制造业增速均有所放缓。”
不过,梁婧同时坦言,虽然5月份有小幅回落,但工业增加值增速仍高于疫情前同期增长水平。
中泰证券政策组负责人杨畅也对记者表示,“由于存在去年基数的扰动,同比数据难以观察到工业生产的趋势。但由于今年春节就地过年,工业生产的延续性比较强,通过环比数据能够大致判断工业生产阶段企稳;且结合2017~2019年环比增速比较,环比增长0.52%符合季节性因素,表明工业生产已经逼近至正常状态。”
其次,固定资产投资也稳定回升: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4%,两年平均增长4.2%;5月份环比增长0.17%。
杨畅认为,从单月数据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仍然不低,尤其是面对去年较高基数,仍然录得较高增长,仍然是带动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力量。
数据显示,1~5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速8.6%,比1~4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速实现由负转正:1~5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4%,高于全部投资5.0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为0.6%,1~4月份为下降0.4%。
就此,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制造业投资的改善与外需旺盛有关,今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加快恢复和部分新兴经济体疫情反复导致生产回归国内影响,我国出口金额保持了较快增长,单月增速均在20%以上,带动制造业改善,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加快也说明了资本开支意愿回升,对制造业投资形成支撑。”再次,市场销售继续恢复: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4%,两年平均增长4.5%;环比增长0.81%。
梁婧对记者表示,“这是因为一方面得益于国内疫情有效控制,经济活动逐步趋于正常化,居民收入水平加快恢复,特别是一些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领域,虽然还没有恢复至疫情前正常水平,但总体呈现恢复态势,比如消费中的餐饮收入,5月份两年平均增速为1.4%,较上月加快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宏观政策保持了连续性稳定性,为居民消费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企业特别是受冲击较大的中小微企业仍保持了较大的支持力度,居民和企业的信心和预期不断改善。”
展望未来,梁婧告诉记者,“6月份,在疫情有效精准防控、政策持续稳定支持下,预计内需仍将延续改善趋势。在消费方面,疫后线上消费习惯将继续保持,网上零售将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同时接触性消费将继续修复。而在投资方面,增长动力将继续逐步向制造业投资转变,在需求回暖、市场预期乐观、企业利润改善等多因素共同支撑制造业投资加快复苏。”
不过,梁婧同时指出,“需要关注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等对企业带来的冲击,其对不同企业影响存在分化,上游等原材料行业利润增加,投资动力增强,但中下游行业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生产投资或受到影响。”
总体来看,温彬认为,我国经济延续稳中回升的趋势,经济恢复速度与预期基本相符。但他同时指出,全球经济恢复不平衡和不协调因素仍然较多,美国通胀加快上升,但新增非农就业却不及预期,近期美债收益率由升转降,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取向存在较大分歧,要警惕美联储货币政策超预期调整带来的风险。
国家统计局官网撰文也称,总的来看,5月份我国经济运行保持稳定恢复。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和疫情防控仍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基础仍需巩固。
在政策上,温彬表示,由于我国经济尚未完全恢复,一些领域复苏基础还不牢固,例如小企业PMI指数波动较大,近期再次跌落至收缩区间,因此宏观政策宜继续以“稳”为主,仍需要大力提振内需,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结构性支持力度。对于近期出现的原材料价格上涨,要加强供需调节缓解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稳定产业链和供应链,保障好市场主体和就业民生。
(编辑:孟庆伟 校对:彭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