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国常会督促财政资金直达基层研究建立常态化机制

2020-10-24 08:23:00

 

来源:互联网

国常会督促财政资金直达基层研究建立常态化机制

本报记者 杜丽娟 北京报道

在财政部指导各地加快直达资金分配和使用后,国常会再次强调要求进一步抓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落实,以推动规模性纾困政策迅速落地。

作为中国财政管理的创新之举,2万亿元财政资金直达基层的机制受到市场关注。根据财政部直达资金监控系统数据,截至9月30日,在实行直达管理的1.7万亿元资金中,已有1.566万亿元直达资金下达到资金使用单位,形成实际支出10214亿元,占中央财政已下达地方资金的61.2%。

在地方政府收支矛盾逐渐增大的背景下,资金直达对于缓解基层财政压力所发挥的作用愈加明显。对此,国常会提出要总结今年做法,研究建立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以改革的办法提高财政资金效能。

对市场而言,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常态化后,直达资金的范围也会扩大,这对基层政府尤其是县、乡、街道一级的政府部门来说,有利于减少其举债动机。

县乡级政府受益

“如果按照下达时间到年底完成全部支出测算,当前财政资金的支出进度已高出序时进度11.2个百分点。”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主任刘金云在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如此表述。

刘金云介绍,当前已支出资金中,市县基层支出共计9961亿元,占比97.5%,这体现了资金直达基层的政策效用。自全国两会提出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机制后,财政资金直达基层的话题就引起了地方政府部门的迫切关注。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今年新增两个1万亿元的目标,一是财政赤字规模增加1万亿元,二是抗疫特别国债发行1万亿元。这2万亿元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市场主体等支出。

一位地方财政系统人士评价称,从地方政府投资结构看,有些投资并不是资本性支出,除专款专用性质外,对直达资金采取特殊转移支付的方式,有利于确保这些资金能在第一时间全部下达基层。

根据财政部的统计,目前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中,市级支出1558亿元,占比15.2%;县级支出8403亿元,占比82.3%;省级支出253亿元,占比2.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毛捷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疫情影响,今年一些基层政府的财政收入出现断崖式下降,作为市场主体接触最广泛的部门,中央下达的财政资金如果能在第一时间到达基层政府,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政府支出压力。

“我们调研的某南方省份中,一个基层政府上半年的财政收入同比减少了70%~80%左右,根据该省的预算安排,今年中央直达资金有近百亿元规模可以到位,在收支差增大的背景下,这笔资金对基层政府来说,可以有效补充政府财力。”毛捷称。

隐性举债或降低

“如果中央能建立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对基层政府特别是县、乡、街道一级的政府来说,预计会受益最大。”毛捷告诉记者。

多年来,毛捷和其团队一直致力于地方债相关话题的研究。实际调研中,毛捷发现有的地方基层政府存在项目立项后,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没有及时到位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迫于年底考核要求,部分政府只能靠卖地或通过融资平台来弄钱。

“当然这种情况的举债并非都属于隐性债务,但不排除举债后,财政实力较弱地区债务风险增加的可能性。”毛捷说。在他看来,如果中央下发的财政资金能第一时间直达基层,那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举债风险。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防范债务风险仍是一项重要任务。财政部也多次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其中包括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对此,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认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是建立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之上的,各级地方政府在本级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中承担最主要的责任,地方政府首先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偿还债务,避免债务风险的蔓延。

在此背景下,多位财税人士建议,未来应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充分发挥转移支付缓解财权事权失衡的功能。同时要相应提高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严格规范新设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减少、归并专项转移支付,从源头上控制专项转移支付数额,对用途相似、性质相同的专项转移支付进行整合,减少专项转移支付的项目,统筹资金使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