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微众银行同质化瓶颈难破解

2021-08-07 07:58:22

 

来源:互联网

微众银行同质化瓶颈难破解

【中国经营网注】做为中国首家民营银行,微众银行的经营状况一直吸引着社会各界的关注。不过,从今年1月中旬试营业以来,业内对于微众银行的质疑与挑战似乎一直没有间断。在目前我国尚没有成熟的民营银行治理体系与样板的前提下,微众银行又将迎来怎样的发展呢?文章来自经济参考报:

微众银行甘做互联网平台吗?从金融业务拓展的初衷来看,恐怕并非如此,但目前扮演“桥梁”的角色,也不失为一种现实选择。技术优势和现有的社交客户资源,让微众银行已初具进军金融市场的基础。

微众银行董事长顾敏强调:“微众银行的定位是互联网平台,是扮演站在中间让金融机构和消费者拉手的角色,而不是完全提供银行产品的单位。大家应该把微众银行看作一家数据分析顾问公司、技术提供商、产品设计提供商。”

不做搅局者,而是金融服务市场的补充者,这几乎是民营银行统一的论调。的确,在中国金融市场上,还没有真正成熟的民营银行治理体系,更没有互联网模式的银行样板,因此,对于微众这类互联网银行而言,还有很多值得探索和未知的前景,当然,质疑和挑战也将如影随形。

信用贷植入社交体系难掩同质化

5月15日,微众银行旗下首款小额信用贷款产品“微粒贷”内测,首批对5万QQ用户开放,该产品与财付通合作,背后依托腾讯QQ用户群,简单来说就是一款植入腾讯社交体系的即时借贷产品。从用户体验的便捷性来说,该产品7×24小时可在线操作,15分钟内资金可到账,授信额度为2万元至20万元之间,按天计息,日息万分之五,折合年利率为18.25%。

“我们有一套风险控制的模型,囊括微信社交数据、财付通数据、人行征信数据、QQ社交数据,同时我们也根据这些数据来确定客户的授信额度。”微众银行副行长黄黎明说。不过,与传统借贷产品不同的是,微粒贷并不开放申请入口,而是由微众银行选择客户主动推送,建立客户“白名单”。

在风险控制方面,黄黎明透露,会有一个数据监控体系,和腾讯的数据提取有部分重合,会设立几个指标,包括社交信息,只要几个指标出了问题,就会预警风险。黄黎明坦言,对微粒贷这样的产品没有要求极低坏账率,不要求守住各种风险,因为高风险防控就意味着高门槛,那样就会没有客户群,“我们其实是有可能面临相对较大的风险损失,但反过来说,运作成本会更节约,这也是从互联网角度看这个问题。未来也会坚持白名单制,逐步拓展客户群。”

有银行业人士指出,微粒贷“白名单”扩大之后,无疑潜在的风险损失会更高,那么其损失准备也可能对利润构成冲击。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微众银行微粒贷目前的放贷资金完全来源于自有资金,并且在银行账户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其贷款收付、结息等资金结算都要在财付通体系内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微粒贷并非是一款纯粹的银行产品。

如果与市场中现有的金融产品比较,微粒贷产品也面临挑战。目前也有传统银行和一些互联网小贷公司涉足个人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在手机银行上操作,随借随还,同样按天计息,年利率12%-18%。以招行“闪电贷”为例,同样是由银行筛选客户定向推送该业务,1分钟之内审批完成贷款,实时到账。因此,同质化的产品竞争中,微众银行如何体现出明显优势还需进一步观察。

未来,微粒贷产品还将植入微信中,“微信用户应该是比较契合该产品需求的用户群。”微众银行消费金融部总经理助理刘照说。

让渡客户资源打开市场考验盈利能力

实际上,在微众银行董事长顾敏的思路中,微众银行的定位是一家持有银行牌照的互联网公司。顾敏认为,现在买东西和金融服务已经变成了一件事,从获得消费、获得优惠到支付、分享社交行为,这是一个闭环整合的模式,因此,单独靠一个银行很难服务客户,未来的趋势是,银行可借用第三方平台在背后给予金融产品支持,而平台则利用本身的品牌影响力去吸引客户。

本着这种思路,微众银行把与银行同业间的合作放在了比较重要的位子。一方面,摆脱传统高负债、吃利差的盈利模式,做到“轻资产”,这也是互联网模式银行的共同选择,另一方面解决前期市场扩张和盈利问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