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债转股资金来源拓宽 项目退出模式待解

2021-08-07 12:49:51

 

来源:互联网

债转股资金来源拓宽 项目退出模式待解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报道

自2016年第二轮市场化债转股实施以来,已有4年历史的债转股项目如何退出受到业内关注。

近日,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在《中国商业债转股:股权转让可检验其作为企业去杠杆工具的有效性》(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债转股计划的最终退出面临一些限制,特别是目前杠杆率实际上是沿着公司和债转股投资者转移而非解决问题,同时某些回购触发条件意味着母公司可能持续面临或有负债。”

智信研究院相关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在落地率略有提升的同时,市场化债转股仍面临“签约多、落地少”“名股实债多、真实股权少”“理财资金多、社会募资少”“标的选择难、定价难”“银行资本占用高、参与公司治理难”等突出问题。该相关人士指出,拓宽社会资本参与渠道、增加退出渠道、解决资本占用过多问题、支持民企实施市场化债转股、提高资产定价市场化水平、推动更多AIC设立等成为当务之急。

资金来源多元化

近年来,监管部门多次发布文件,鼓励相关机构参与市场化债转股。国家发改委在《2019年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要点》中提出:“要加快推进市场化债转股资产交易。推动具备条件的各类交易场所依法合规开展转股资产交易,尽快选择若干家交易场所开展相对集中交易试点。”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参与债转股的资金主要是符合条件的银行、信托、证券、基金、资管等机构依法依规参与债转股,但由于类机构的资金来源、成本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目前,银行及其下属设立金融资产投资机构是债转股市场参与主力。

截至目前,市场上已有5家AIC运营,分别是工、农、中、建、交5家国有大行控股子公司;另外,还有4家银行宣布拟设立AIC,分别是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广州农商行和浦发银行。

据银保监会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近两年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积极有序开展业务,债转股落地金额超过1万亿元。

东兴证券研报指出,AIC债转股资金来源趋向多元化和市场化。AIC债转股资金来源主要是资本金、母行降准资金、优先股、同业负债、发行金融债、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专项债券还有表外融资。表外融资撬动社会资金参与市场化债转股,已成为AIC实施债转股的主要资金渠道。

穆迪在《报告》中提到,银行体系外投资者参与度不足也带来了额外的风险,目前银行通过参与债转股交易的子公司间接承担了大部分风险,而在政府呼吁支持市场化债转股计划的情况下,银行的资本比率也面临压力。

“《关于市场化债转股股权风险权重的通知》明确,商业银行因市场化债转股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的风险权重为250%,持有非上市公司股权的风险权重为400%,但由于转股债权大多是正常类贷款,显著高于一般企业债权的风险权重,对于资本压力较大的银行而言经济性不足;正因此,当前只有中农工建交五大行成立AIC,股份行及其他银行迟迟未见动静,资本占用问题正是核心问题之一。”上述受访智信研究院人士指出。

“保险资金的属性与AIC的项目周期和回报率基本匹配,但是按照相关办法,保险资金不能投资金融机构作为基金管理人的基金,也就是说保险资金参与债转股项目缺乏有效渠道。”某银行系AIC总裁坦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