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平安入主汽车之家一波三折:开打口水战

2021-08-07 21:48:04

 

来源:互联网

平安入主汽车之家一波三折:开打口水战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平安、“汽车之家”相继开腔,上演口水战。平安开口“喊冤”,称自己一直在和大股东以及管理层沟通,并非短期图利者。“汽车之家”则一如既往地哭诉,一旦被平安收购,将面临企业战略的变化,影响电商业务的推进。在硝烟弥漫的口水战背后,是一场实实在在、真金白银的资本大战。

平安入主一波三折

据同花顺报道,汽车之家首席执行官秦致称,他牵头发起的管理层收购提议最符合股东和公司利益。此前,汽车之家的澳大利亚母公司拟将其出售给中国第二大保险商,秦致力图通过管理层收购的方式阻止这一交易。

另据新闻晨报报道,澳洲电讯宣布将以29.55美元/ADS、总计16亿美元的价格向中国平安出售“汽车之家”47.7%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平安信托将跃升第一大股东。澳洲电讯新闻发言人表示,平安与其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但交易仍需要经历一系列审批流程。

没多久,“汽车之家”管理层突然提出要私有化。买方团由“汽车之家”CEO秦致及管理层牵头,博裕、红杉、高瓴资本参与,准备以31.50美元/ADS的价格进行私有化,但并不包括中国平安。这一价格较过去30天的平均价格有大概12.1%的溢价。“汽车之家”管理层联合三家基金的私有化举措,被市场视为对澳洲电讯出售47.7%股权给中国平安的反抗。

管理层的反收购行动能否成功,还要看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由于半数左右的股权掌握在澳洲电讯的手中,因此私有化难度相当大。

未来战略未达共识 平安希望长期合作

“汽车之家”的业务都在中国,通过美国存托凭证(ADR)在纽约上市交易,但其股价在过去13个交易日里下跌了10%,其ADR周四跌2.2%至28.03美元,低于平安每股29.55美元的报价,更低于秦致牵头财团提出的31.50美元的无约束力收购报价。

秦致表示,管理层私有化是从长远利益出发的重要决策,无论从出价还是远景来说,都是“市面上最好的选择”。针对大股东的转换,秦致表示:“由于缺乏沟通,大股东的退出行为和管理层以及其他公众股东的行为并非步调一致,几方之间对于‘汽车之家’未来的战略规划和方向未形成共识。”

“平安是长期战略投资,我们早就和大股东以及管理层沟通,但秦致现在居然翻脸不认,说没和他说,他联合三个基金去支持他,想拿下大股东和经营权,野心很大。”昨天,平安相关人士表示。

该人士透露,平安看好“汽车之家”的长远发展,未来有很多战略协同的机会,平安不仅具有汽车领域的多年积累,拥有强大的车险客户资源,而且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亦取得领先地位,平安成为大股东后,有望将“汽车之家”从一个资讯类平台打造成一个综合性的交易类平台。而熟悉并购交易的律师表示,资金规模如此大的并购交易,通常都要做尽职调查,回避管理层签订股权买卖协议的可能性很低。

突生变数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就在汽车之家管理层和新晋大股东平安信托的关系尚不明朗之际,事件又突然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有市场消息称,平安信托意图收购汽车之家,目前并未在发改委备案,也没有拿到“小路条”。

所谓“小路条”,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根据《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中方投资额3亿美元及以上的境外收购或竞标项目,投资主体在对外开展实质性工作之前,应向国家发改委报送项目信息报告。国家发改委收到项目信息报告后,对符合国家境外投资政策的项目,在7个工作日内出具确认函。这个确认函,就是“小路条”。由于汽车之家采用VIE机构在美国上市,因此想要收购其股份,平安信托就须遵守上述规定。此外,平安信托还将面临一系列来自发改委、商务部以及外汇管理部门的监管和审批,以实现人民币出境收购。

但是,澳洲电信日前已公开表示,中国平安已与澳洲电信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股权转让协议。对此,法律界人士表示,假如平安信托尚未拿到发改委的“小路条”就与澳洲电讯签订约束性协议,已经属于违规行为。根据发改委《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第29条的规定,如果没有依法完成核准或备案程序就擅自实施项目,一旦被发现,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责令其停止项目实施。

据调查,尚未发现平安信托是否通过相关审批。上述投行人士则表示,平安信托和澳洲电信之间的股权交易,属于重大资本事件,相关方均有专业团队参与全程交易,对各环节都有严格把控。特别是平安信托,此前已经历众多资本事件,因此不可能犯“低级错误”。

前景难言明朗

对于汽车之家私有化前景,业界目前高度关注。多数市场分析认为,由于在私有化过程中出现了戏剧化事件,目前汽车之家的私有化前景难言明朗。

在平安入主汽车之家的消息曝光后,一度被外界解读成汽车之家的重大利好:一方面平安资金实力雄厚,不仅具有汽车领域的多年积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也早有深入布局;另一方面,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源的汽车之家目前正在谋求转型,并于去年开始积极拓展汽车电商业务。平安入主汽车之家后,双方将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并有望在新的业务合作中实现双赢。

在秦致发出公开信后,外界的态度却出现了180度转变。多数市场分析认为,汽车之家管理层在私有化这一重大资本事件中,抛开新晋大股东并不明智。而参与私有化的投资机构,也并非关心汽车之家长期发展的战略投资者。因此,从汽车之家管理层给出的私有化方案以及秦致的公开信表态看,不但没有足够的合理性,也会给未来的私有化进程制造矛盾。这对想要私有化,甚至登陆A股市场的汽车之家而言,将可能成为不小的阻碍。

(中经新媒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