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多次转让旗下资产难解资金困局

2021-08-07 23:03:57

 

来源:互联网

多次转让旗下资产难解资金困局

北京华业资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业资本”)于12月初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深圳市长晟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晟隆投资”)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转让子公司武汉凯喜雅飞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喜雅”)100%股权,交易价款总计近6亿元人民币。

12月15日,其再次发布公告称,审议通过关于公司拟搭建不超过200亿元医疗金融平台的议案。

房地产白银时代下,华业也追随同行进入多元化转型大潮。在其矿业、金融领域试水不畅的情况下,又转向医疗健康产业。近一年多时间里,华业多次转让房产子公司,并同步收购医疗产业,以此消彼长之势力求突围。但纵观其转型之路,华业资本的进阶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其“房地产+矿业+金融+医疗”的大战略属重投资、长战线、慢回收,其资金、经验、管理、运作等都是房地产企业切入医疗服务领域亟须面临的考验。

多领域试水

12月初,华业资本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长晟隆投资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转让子公司凯喜雅100%股权。交易价款总计 6亿多元人民币,其中:转让凯喜雅公司 100%股权的转让价款为 9500万 元,长晟隆投资代凯喜雅偿还凯喜雅对公司欠款近 5.05亿元。

公告数据显示,凯喜雅是华业资本的全资房产子公司,2014年及2015年前10个月,该公司的净利润均为亏损状态。

业内指出,房产利润下行下,为华丽转型多元发展,房企正在逐步削减短板,将业务重心转向新领域。

华业资本在回复《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转让武汉凯喜雅飞翔房地产公司股权目的是优化公司资产结构,加快回笼房地产投资资金,进一步加快公司向医疗健康产业的转型速度。

华业地产此前称,在当前房地产行业面临较为复杂的局面下,虽然“公司积极应对,加强管理,努力提升业绩,但是由于市场环境的影响,若仍以房地产开发业务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将不利于公司未来长期持续发展”。

于2000年上市的华业资本全称原为“华业地产”,2015年6月改名为“北京华业资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由原来的单一房地产业务拓展为“房地产+金融+矿产+医疗”四大业务板块。

2015年1月中旬,连续停牌3个月后,华业资本宣布拟斥资21.5亿元收购重庆捷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正式进入医疗产业。除收购医疗企业外,华业资本还在西藏设立两家子公司。

华业资本向记者透露,公司收购的重庆捷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与重庆医科大学合作共建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目前正处于建设阶段,预计2016年一季度开始营业。而在医疗健康产业之前,已涉足矿业开发和金融领域。2011年,其收购了陕西某矿业开发公司,正式涉足矿业开采。去年初,又联合国泰君安等数个投资公司共同成立了一个投资基金,布局金融产业。

华业资本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快投资医疗产业,加快向医疗健康产业的转型速度,计划在未来3~5年内将公司打造成健康管理集团,进军医疗健康上下游全产业链, 从事医疗健康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投资与运营。上游涉及医药工业、医药商业以及供应链业务,下游涉及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等,通过收购、新建医院等方式扩大医院持有规模;通过医疗数据采集建立健康信息管理系统,适时开展远程医疗及健康管理。

上半年八成子公司亏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