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爱康祭出毒丸计划能否阻挡收购?

2021-08-07 23:24:32

 

来源:互联网

爱康祭出毒丸计划能否阻挡收购?

【中国经营网注】中国体检行业,一直呈现三分天下的局面,即爱康国宾、美年大健康、和慈铭体检。不过,这种平衡正在被逐渐的打破和瓦解,推动这种破坏力量的,则是来自于体检同行和资本的手腕。本文来自新浪创事记。

中国体检行业,一直呈现三分天下的局面,即爱康国宾、美年大健康、和慈铭体检。不过,这种平衡正在被逐渐的打破和瓦解,推动这种破坏力量的,则是来自于体检同行和资本的手腕。

我们先来简单梳理一下,这场打着整合旗帜的体检行业三国杀,其来龙去脉:

1,2015年8月31日,爱康国宾宣布收到张黎刚和方源资本组成的“买方集团”的非约束性要约。这是私有化的前奏。需要注明的是:张黎刚持有12.95%股权、拥有34.5%的投票权。

2,2015年11月29日,美年大健康的背后的上市公司,江苏三友发布公告,宣布参与爱康国宾的私有化。

3,在此之前,美年大健康已经完成对慈铭体检的“猎杀”,并将其收入囊中。江苏三友以发行股份并支付现金的形式来获得对慈铭体检的绝对控制权。

从表面上看,这是体检行业的历史性事件。滴滴和快的合并,完成了对出行市场的绝对控制,58和赶集的合并,形成了对信息分类市场的绝对话语权。江苏三友参与爱康国宾,是否会形成类似的局面?

对于资本和同行的觊觎,爱康实际控制人张黎刚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感,并且声称:反对任何恶意的竞争,反对一切试图影响爱康发展、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正当竞争。

张黎刚的反应是否属于过激反应的范畴?要弄清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需要弄明白2个问题,那就是:

1,江苏三友是真的要参股或控股爱康国宾吗?

2,江苏三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从数据角度来解读,江苏三友参与爱康国宾私有化困难重重,原因,从江苏三友的财务报表里,就能得到一些启示:

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末,美年大健康共有94家体检中心,网络覆盖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9个市。审计数据显示,美年大健康2014年营业收入14.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4亿元。

慈铭体检先后从2005-2010年获得天津宝鼎、鼎晖元博、北京富坤等风头机构多轮投资,但融资金额仅为2.3亿元。2012年和2013年慈铭体检两次尝试IPO,但都以失败告终。

不管是美年大健康,还是慈铭,实际上都是不怎么赚钱的公司。尽管运营不行,但管理层画饼的本领倒是比较强:比如,在此前美年大健康提出的针对慈铭体检的重组方案中承诺,2015-2018年度合并报表口径下净利润分别为2.23亿元、3.31亿元、4.24亿元和4.88亿元。

那么,问题来了,江苏三友这家赚不了多少钱的公司,拿什么去提出一个要约价格为22美元/ADS,比张黎刚买方团高23.6%的私有化报价?当初美年对于慈铭的收购,就是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出于无奈,通过股东关联方先把慈铭控股,留在上市公司美年大健康体外的。纯粹靠资本力量吗?但资本也是讲求回报率的,既然之前的业务整合做得一般,资本为什么会这么相信江苏三友并为他们天价参与爱康私有化买单。

所以,最有可能的结果是:江苏三友的真实目的,是狙击爱康国宾私有化。这也是,张黎刚提到恶意竞争的缘由:用一个看似虚高的价格来使股东反对私有化,从而打乱爱康国宾的管理层战略部署。

如果江苏三友此举能够得逞,那么,对于整个体检行业的损害,也是非常大的。原因是:

这极有可能成为一项损人不利已的恶意收购。既然是恶意收购,那么,即使未来收购成功,那么,创始团队和资方未来如何合作,这是一个问题,内耗带来的,必然是整个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下降。

此前,无论是滴滴快的,还是58赶集,抑或美团大众点评,大家都是基于共同的利益进行了合作,从来没听说过其中一方的创始人和实际控制人对此进行过强烈反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