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微店之战 第三方服务商开启“圈地运动”

2021-08-08 02:37:43

 

来源:互联网

微店之战 第三方服务商开启“圈地运动”

伴随着微信商业化,微商渐成气候。帮助企业在微信开微店成为了第三方服务商紧盯的一块大“蛋糕”。

日前,京东发布“微店计划”,宣布将为开放平台的商家提供微店建店服务。用京东集团副总裁侯艳萍的话来说,微店是京东商户从PC向无线的一个延伸。

不过,介入微店市场,京东并非先行者,在此之前微店服务领域已经有60多家服务商,口袋通、微盟等早入场者都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凭借着与腾讯的亲缘关系,京东希望获得流量优势,通过导流帮助微商快速地聚集粉丝,弥合去中心化的局限性。

裹挟着原先中心化入口累积的庞大流量和客户群,京东的介入或将冲击微店服务商的竞争格局。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之争

微店是以微信平台为载体的移动电商,主要通过朋友圈分享、熟人推荐等方式,进行粉丝营销,实现销售目的。微店主要的营销方式是社会化营销,因此具备了去中心化的特征。

11月27日,京东微店频道在微信购物页面正式上线。有别于其他微店第三方服务商,京东提出将中心化入口与微店生态的去中心化理念相结合。

按照微盟创始人孙涛勇的分类,目前市场上的微店第三方服务商,可分为以京东微店为代表的B2C模式和以微盟、口袋通为代表的C2C模式。表面看来,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中心化平台入口,而根本上则透视出对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行为的不同理解。

传统的中心化平台聚合了所有的商家及流量,消费者通过少数几个入口,采用类目搜索等方式来寻找商品。为了从海量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平台上的商家不得不采取竞价排名、集中宣传等方式打广告,由此也带来了大量的营销成本。被海量信息淹没的商家也不在少数。京东、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是中心化入口的典型代表,它们通过为商家分发流量获取盈利。但问题在于,基于搜索的消费方式,很难使消费者对某个品牌产生忠诚度,或成为粉丝,进行重复消费。而商家也并不能与粉丝直接沟通,获得真正属于自己品牌的流量。中心化入口由此饱受诟病。

在这样的背景下,微店服务商诞生了。市场普遍认为,去中心化就是其天然的商业逻辑,微盟和口袋通正是这一理念最早的践行者。

“微盟一直保持去中心化思维,最终是没有入口的。我们提供工具和平台,帮助商家把线下门店、线上、广告的流量都聚合起来,最终打造全渠道的客户聚合,将流量都聚集在微信平台上,而微信则提供客户沉淀。最终这些都会是商家自己组的流量,并积累起属于自己的粉丝。”孙涛勇说。

而在去中心化的观念里,中心化入口的搜索购物模式,迟早将被个性化推荐或来自熟人的分享所代替。“我们认为未来基于搜索的消费行为,预计会降低至20%以内,大部分的消费将通过生活发现和口碑推荐达成,粉丝营销是一切的核心。”口袋通公关负责人那竞丹称。

目前,口袋通和微盟并没有一个集成页面来呈现所有商品和店铺,进入微店的主要路径是朋友圈分享。所以在早期,难以导流、涨粉速度慢也是去中心化平台无法回避的尴尬。因此,融合中心化入口与去中心化理念,也成了京东微店上线后拿出的杀手锏。侯艳萍指出,“中心化所带来的订单,平均来说是去中心化的七倍,甚至更多。入口和微店互相拉动,可以为商家的起步带来第一桶金。”

孙涛勇认为,对于当前去中心化平台上缺少流量的商家来说,京东能提供一个流量入口是有益的,但这种优势也未必能够长久地保持下去。“我们目前没有任何流量,所以也给不了商家中心化入口,但是从长远来看,商户还是喜欢去中心化的流量,因为这种流量价格很低,或者不要钱。而中心化流量不可能永远免费。”

无论是微盟还是口袋通,都认为中心化会和去中心化销售模式共存很长一段时间,不过微店最终的方向,还是会基于去中心化的商业逻辑发展。

大战之前的圈地运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