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内 >

整治“征信修复”黑产 多地公布治理成果

时间:2022-06-16 19:26:46

 

来源:中国网财经

中国网财经6月16日(记者安然 朱玲)近年来,“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虚假宣传和诈骗套路层出不穷。今年4月,央行印发《关于开展“征信修复”乱象专项治理“百日行动”工作的通知》,要求2022年3月中旬至6月下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此项工作。

随着“征信修复”整治的大限将至,中国网财经记者发现,近期湖北、四川、广东、河北、云南、贵州等多地接连就辖区内“征信修复”整顿情况进行提示或通报,要求相关机构限期整改并通报整改进度。

征信“黑产江湖”

近年来,“征信修复”相关联的黑色产业链已经逐渐形。一些黑产机构在“代理维权”、“征信修复”、“退保”等关键字的网络搜索结果中嵌入大量黑产广告链接,声称可以通过各种“合法”手段帮助消费者与金融机构进行交涉,达到修复征信、退保、维权等目的,此种操作收费不菲。

除此,不法分子还会以“征信修复”培训名义,非法收取高额培训费、加盟费,以及以开展征信业务、“征信修复”名义,骗取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件、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重要敏感个人信息,进行非法存储传输转卖获利,或将信息用于其他非法目的。

日前,央行营业管理部再度就此发文提醒,社会上关于个人征信可以修复的说法属于虚假宣传,其实质是利用公众删除不良信用记录的迫切心理,以承诺删除不良信息为由,收取高额服务费用后失联,不仅不能删除展示无误的不良信用记录,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时,还可能伴有个人信息被恶意使用、泄露、买卖等风险。

中国信通院《移动数字广告与互联网反欺诈蓝皮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黑产从业人员达500万人,造成财产损失超5000亿元;黑产人员煽动教唆债闹人员数量保守估计有上千万,造成财产损失达数百亿级。

据银保监会通报,2021年二季度,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接收并转送银行业消费投诉84424件,其中不乏代理投诉人员煽动策划的情况。业内人士统计,市面上反催收中介及花样繁多的个人债务重组公司、征信修复公司等在过去一年增长了10倍,给公众造成巨大财产损失。

针对这一问题,多部门不断出台整治措施,形成高压态势。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重点开展“征信修复”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到2022年6月底,各地方专项治理台账退出率力争达到100%,此后严格保持动态“清零”。

而为净化征信市场环境,今年4月,央行印发《关于开展“征信修复”乱象专项治理“百日行动”工作的通知》,要求2022年3月中旬至6月下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此项工作。

多地公布治理成果

随着整治大限将至,中国网财经记者发现,近期,湖北、四川、广东、河北、云南、贵州等多地接连就辖区内“征信修复”整顿情况进行提示或通报,要求相关机构限期整改并通报整改进度。

日前,湖北省公布了“征信修复”乱象专项治理“百日行动”成果。央行武汉分行对外披露,截至2022年5月末,湖北省共推动处理458家“征信修复”相关企业,包括注销54家、变更名称或经营范围208家、纳入异常经营名录196家,清理违法广告670余条。全省有荆州、十堰、黄冈、孝感等7个市州完成了带“征信”字样的机构清零的工作目标。

四川省完成了对1305家工商注册信息中含有“征信”和商业广告中带有“征信修复”企业的摸排。央行成都分行披露数据显示,截至5月19日,四川全省共清理598家可疑企业,包括指导27家企业完成注销,145家企业调整工商信息,152家违规企业被列入企业异常经营名录,274家企业被移送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进行查处。

央行广州分行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末,央行广州分行累计走访相关企业819家,引导117家企业规范其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清查违法广告6502条。

“百日行动”期间,云南省对开展违规宣传或从事“征信修复”业务的8家机构开展了“收网”行动。央行昆明中心支行披露,现场查获违规资料182份、宣传资料100份,涉及金额近4万元。

博通分析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打击“征信修复”骗局,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构建信用社会体系。监管机构要保持长期的严监管态势,发现一起就整改、处罚一起,避免此类违规市场主体出现抬头之势。普通用户遇到此类骗局,也要提高警惕,保持远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