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内 >

加强电力互联互通 是未来应对挑战的重要举措

时间:2022-11-11 16:06:09

 

来源:界面新闻

加强电力互联互通,是未来应对挑战的重要举措。

在绿色低碳转型的进程中,新型电力系统面临保供应、保安全、市场机制设计三方面挑战。加强电力的互联互通,是未来应对挑战的重要举措。

在11月9日举办的2022亚太电协CEO会议上,多位院士专家、企业代表在高峰对话中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2021年3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新型电力系统的概念首次提出。中国电建集团公司副总经济师、海外事业部总经理杨义生认为,在电源侧,新型电力系统主要以新能源为主,打造更多的储能电站;在电网侧,通过智能化,增强电网调峰调频调压方面的能力;在用户侧,则鼓励储能的多元化,打造分布式储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网公司一级顾问郭剑波指出,在2030年前,新型电力系统主要面临以保供应为代表的充裕性挑战。他指出,在长时储能技术尚未突破的情况下,新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为电力系统带来了该项挑战。

在郭剑波看来,随着国内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新能源大规模接入挤占常规电源空间,能源安全问题将更为显著。

“市场需要更完善的政策和机制设计。”他在发言中指出,新能源的波动性造成丰饶和短缺交织,也为市场参与方的利益分配带来极大挑战。例如,如何稳定传统电源投资者的预期,如何逐步实现有序退出等。

加强互联互通,被认为是未来电力和能源转型的有力举措。

郭建波指出,电力系统加强互联互通,能够减少弃风弃光率,缓解消纳问题,随着未来新能源占比提高,地区间的能源构成各不相同,联网还可以发挥互济作用。

“加强联网的同时,也需要清晰的电网结构、合理的联网规模和方式,结合技术创新,克服安全稳定方面的挑战。”郭建波强调。

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碳中和首席科学家雷宪章补充道,实现互联互通,也是欧洲能源转型的重要举措。

他提及,欧洲目前已实现了全欧统一的电力市场,帮助解决了电力消纳等问题,为中国和亚太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雷宪章还指出,虽然中国当前电池储能和抽水蓄能已经解决了小时级的、跨日的储能,但未来还将面临跨周甚至跨季节的负荷不平衡问题。若要实现全时域的稳定安全运行,新型电力系统还必须突破跨季储能技术。

“清洁能源、可负担能源、碳中和能源的三角关系,加之能源安全问题,是全球和中国共同关注的重点词。未来建立的能源系统,必须实现这四个共同目标。”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中国能源转型项目首席国际专家范瑞国说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