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宏观 >

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时间:2022-09-06 19:26:48

 

来源:中国网财经

中国网财经9月6日讯(记者李春晖)“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安全,数量与质量并重是应有之义,让老百姓不仅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放心。

9月6日,以“节粮减损 营养健康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为主题的2022年食品安全宣传周·粮食质量安全宣传日主场活动在京启动。本次活动发布了“粮食标准质量相关政策文件及标准”,并公布了首批“粮油国际标准研究中心名单”。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丛亮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各有关部门加强粮食标准质量工作,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累计发布粮食领域标准185项,截至目前达到661项;牵头完成3项国际标准制定任务,组织制定了31项国际标准;109项企业标准被评为“领跑者”,10家社会团体和24项团体标准列为培优对象,59家储备企业开展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全系统现有粮食检验机构712个,从业人员近5000人,在优化种植结构、维护农民利益、服务粮食收购、强化库存监管等方面,有力地担当了质检把关保障职能。

本次活动中,多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参会代表介绍了粮食标准质量工作的先进经验。例如,辽宁省2022年夏粮收购期间在全省重点涉粮地区开展农户余粮专题调研工作,就农户手中余粮数量、质量情况等进行调研,指导农户如何科学储粮、减少储粮损失。吉林省推出了高标准认证体系“吉致吉品”,已有12户吉林大米企业通过首批认证,实现了区域公用品牌+认证品牌的双驱动发展模式。陕西省加强粮食质检机构建设,构建起了以省级为龙头、市级为骨干、县级为支撑、企业为补充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

“‘粮安天下’责任重大,须臾不可放松。”丛亮表示,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将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食品安全战略、质量兴农战略,强化风险意识,筑牢底线思维,突出常态长效,把标准质量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向更高水平。

一要坚持依法治理,扎紧粮食质量安全制度“笼子”。加快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修订《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等规章,建立完善第三方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制度,形成配套完善的粮食质量法规制度体系。压实收储企业主体责任、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监管责任,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质量安全治理效能。

二要坚持目标导向,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标准立项机制,健全安全底线标准、质量标准和管理标准,加大重点标准和传统特色粮油产品标准的研究制定力度,持续提升标准供给水平。围绕粮食节约行动,制定修订口粮和食用油加工标准,合理确定加工精度等指标,积极引导发展粮油适度加工,尽快改变过度追求“精米白面”倾向,提高粮油产品出品率、加工转化率和副产品利用率,减少加工损耗和营养流失。围绕粮食国际交流合作,主动参与国际规则重构,加大国际标准采用力度,积极转化先进适用国际标准,推进国际国内粮油标准化融合发展。

三要坚持严字当头,守牢粮食质量安全关口。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提升检验监测能力,强化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切实发挥对加强源头管理、把好粮食收购关、开展应急处置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转变粮食质量管理理念和方式,树立主动监管意识,建立日常监管、专项检查、案件调查协同发力机制,推动“四不两直”、“飞行检查”、交叉检查常态化,确保库存粮食质量良好、食用安全,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和食品生产企业。

四要强化创新驱动,进一步做好质量兴粮文章。注重产学研用融合,加大质量安全、营养健康、粮油加工、粮机装备等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促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推动高标准粮仓建设,提升粮食保质保鲜储存水平,努力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