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基金 >

新网银行五周年:数字技术助小微金融服务破题

时间:2022-01-07 13:26:31

 

来源:中国网财经

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毛细血管”的重要角色,不仅为经济增长贡献颇多,更是撑起数亿家庭的生计,但他们普遍抗风险能力薄弱,获得金融支持的能力普遍不足。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是摆在我国金融业面前的一大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高金融服务的深度与广度,2015年国家开启了民营银行的试点,先后有19家民营银行开业,其中,位于成都的新网银行于2016年12月28日开业,成为西部第一家民营银行,也是新一代数字原生银行。

兼具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双重背景,背负着补位普惠金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优化银行业竞争结构、改善对中小微企业及“三农”金融服务的使命,本文将从科技投入、用户体验优化、普惠金融服务等多视角切入,全方位观察新网银行在过去五年的成长轨迹。

白纸画蓝图,打造数字原生银行

作为新网银行行长,江海带领新网银行在过去五年里快速奔跑,成为了民营银行中的佼佼者,更重要的是,通过五年时间的实践,新网银行的创新方法论逐步成型。

在江海看来,科技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和经济的运行方式和连接方式。而对于金融行业,正好处在一个数字化红利和底层基础设施发生重大变化的机遇期。

因此,虽然产品不断升级,渠道也不断扩大,但是新网银行要成为一家业界领先的数字原生银行的目标却从未改变。

不过在2016年开业伊始,摆在新网银行面前的却是个“三无”现实:没有现金业务,没有存量的网点体系,也没有存量客户。

如果对比另外两家可以全国展业的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更显得“一穷二白”:在互联网入口、技术、人才等各方面上都是一片空白。

不过,在江海等新网银行的管理层看来,新网银行的劣势其实正是它的优势,一张白纸,正好从零起步,白纸画蓝图。

明确市场定位,创新风控方法论

成立五年以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新网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趟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的道路。

从市场定位来看,新网银行以“普存小贷、移动互联、普惠补位、线上线下”为经营方针,专注普惠金融服务,致力于成为普惠金融的践行者、长尾市场的服务者、大中型主流银行的补位者。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新网银行服务的客群,其身份特征多为个体户,学历多为大学本科以下学历,主要集中于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客户群体下沉现象明显,与主流银行差异化明显。

从营销渠道和服务模式来看,新网银行没有线下网点,就积极打造互联网产品,在业内率先开启无接触服务;没有现成数据,就积极与银联等机构合作,夯实数据基础;没有业务经理,就利用大数据算法和各种消费场景及供应链,通过金融科技手段,为全国客户提供全在线、全实时、全客群的金融服务。

作为一家全网展业的金融机构,新网银行99.6%的贷款都是通过线上自动审批发放,已经服务了超过6300万用户,累计放款超过6000亿元,贷款不良率长期稳定在较低水平。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一套风控方法论:数字技术为解决“融资难、融资贵”提供了一把钥匙,通过全流程的数字风控体系,能够解决主流银行所面临的“作业成本高”和“风险识别难”,这也是新网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在江海看来,风控要素从财务数据到行为数据,风控方法从基于财务数据的简单现金流预测模型,到基于行为数据的高维变量复杂决策过程,是一个革命性的代际跃升。

如果说主流银行都坚信“二八定律”,即20%的客户贡献了80%的收入及利润,那么新网银行的实践,就是试图颠覆这个定律,而且不同于坐拥海量数据、现成用户、流量入口的大型银行,对于从零起步的新网银行来说,落实起来的难度更大,普适性也会更强。

以科技为本,技术立行

新网银行的法宝是——技术立行。江海是一个技术信奉者,他相信没有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今天的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

技术立行不是一句空话,创业五年,新网银行的科技相关人员占员工比例高达70%,在国内民营银行中位居前列。

从员工构成来看,约有三分之一是来自于金融机构科技部门、熟悉金融场景的技术人员,还有三分之一是拥有互联网从业经历的员工,剩下的三分之一曾是金融IT企业的员工。

这样的一种人员结构,与绝大部分主流金融机构大相径庭。

作为一家以科技驱动的数字原生银行,技术研发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无疑是新网银行能否生存下去的命脉所在,这就需要大量的既懂金融、又懂科技、还有互联网思维的复合型人才,而这样的人才不仅市场极度稀缺,即使能够找到也是成本不菲。

而新网银行通过这种多元化的招聘渠道,日常工作中的不断碰撞与融合,让科技与业务更充分地融合,让员工逐渐成为既懂科技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为“技术立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是这种以科技为本、技术立行的发展思路,让新网银行成为了国内第二家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银行,第三家取得线上信贷业务备案许可的数字银行,提交了三百多项专利申请,先后承担多项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重大专项课题,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采用分布式架构的开放银行。

2020年4月,IPRdaily联合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发布"2019年全球银行发明专利排行榜(TOP100名),新网银行位列全球第11位。

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发明和专利并非是纸上谈兵的屠龙之技,而是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与银行业务及普惠金融服务的场景高度融合。

尤其是在数字风控方面,通过云计算、大数据风控、机器学习等技术的落地,不仅可以满足中小微群体“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大幅提升线上贷款的审批时间,还能有效地控制风险。

比如,新网银行的不少用户是缺乏征信记录,甚至有些用户根本就没有贷款的记录,对于这些业内俗称的白户,如何评估这些用户的信用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新网银行广泛使用机器学习模型,比如GBDT、XGboost、神经网络等,大幅提升防范风险的能力。

五年的实践显示,新网银行能够有效地服务缺乏信用历史数据的用户,并为征信白户建立信用档案。

更重要的是,新网银行秉持技术立行,与主流金融机构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用源头活水滴灌普惠金融生态。

“我们希望一直坚持做主流银行补位的业务,去做他们没有涉及或者说没有有效覆盖的业务,只做技术能够有效管控风险的业务”,江海说道。

做好补位者:“往下走”与“往上走”

2020年是民营银行一个转折点,不管是疫情带来的影响,还是金融科技野蛮生长被叫停,这给刚刚起航的民营银行们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比如,借贷人以疫情期间生活困难等理由,还贷意愿降低,不少金融机构甚至遇到了职业的“赖账”团队。

从行业大环境来看,面向个人的信用消费贷款被戴上“紧箍咒”,导致面向C端的在线金融业务,普遍开始收缩,一些民营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出现了波动。

对于新网银行来说,2020年也是一个转折点,如果说创业前三年主要目标是“活下去”,打造人才队伍,构建基础技术架构,探索线上金融服务,那么2020年开始,让普惠金融服务从C端转向B端,两条腿走路,也就成为了业务发展重点。

新网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有两个典型的特征:一个是“往下走”,另一个是“往上走”。

“往下走”是指通过以“好商贷”为代表的产品,持续服务好更多下沉市场客户,尤其是个体工商户,让普惠金融覆盖到更多群体,解决他们的“首贷难”问题。

“往上走”是指新网银行深入多个场景,与不同产业场景进行深度连接和绑定,针对经营良好的小微企业,在授信额度、贷款利率上给予更大支持力度。通过具体产业了解客户需求,通过场景定向服务小微企业,精准助力产业数字化升级。

广西河池的郭先生做蚕茧生意,在当地开了属于自己的茧站。过去,没有征信记录就意味着拿不到信用贷款,只能去做抵押贷款,不仅时间长效率慢,而且贷款金额普遍不高。一次偶然的机会,郭先生得知“新网银行”可以在线申请贷款且无需抵押物,他抱着试试的心态申请了,没想到,几分钟就拿到了30万元的授信额度。

过去,“不敢贷、不愿贷”既是行业现状,又是普惠金融的最大痛点,如何满足像郭先生这样的碎片化且“短小频急”的金融需求,成为新网银行产品创新的出发点,从而催生了以“好商贷”、“好企e贷”为代表的系列普惠金融产品。

显然,用数字化技术来做全流程风控,实现了客户的全程线上自主操作,满足了疫情下非接触式金融服务的需要,产品上线以来便获得了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的纷纷好评。

随借随还、雪中送炭

过去两年,不少小微企业对资金的使用需求大增,一笔贷款的审批与否,可能就意味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背后则是一个家庭的难关。

2020年4月中旬开始,新网银行在四川推出“新网向蓉”20亿元专项战疫行动,为四川省内的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创客等小微客户进行复工复产专项信贷支持。小微企业主与个体工商户无需抵质押和担保,仅凭一部手机、一张身份证,就可以在手机上随时随地完成线上信贷申请,借助大数据风控系统进行全在线化、零接触式的在线信贷评估,新网银行给予客户定制额度与利率。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末,新网银行累计发放小微贷款299.82亿元,累计支持了超过12万户中小微企业,涉及的行业包括餐饮、外卖、酒店、出行、烟酒等,贷款用途均为购买原材料、门店装修、员工工资等经营性用途。

此外,考虑到小微企业的信贷特点,很多小微企业对资金的使用需求时间较短,需要的是灵活贷款方式,新网银行在这方面又踏出了一大步——对公贷款支持随借随还。这种模式在全国的银行中非常少见,真正解决了小微企业的燃眉之急。

比如小微客户借一年期的贷款,年利率在5%左右,假使借100万,就要付5万多的利息,通过随借随还,在客户只借了两个月的情况里,企业实际付出的利息成本就会低得多,贷款成本也就可以大幅降低。

四川内江的一位竹笋种植大户王先生,就是随贷随还的受益者。在去年疫情暴发之后,他的资金链险些断链,种苗、肥料、人工、收购、土地流转都需要用钱,采购商支付货款的周期越来越长,无法结清货款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正是新网银行的“好商贷”雪中送炭,让王先生最终度过了难关,他在2020年夏天获得11万元的首笔授信额度之后,一年时间累计借款30余笔,笔均借款金额8000元,不仅利率优惠,办理也非常方便,直接在手机上就能申请,方便快捷,省下了排队交资料的时间,王先生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业务上。

“小生意”事关“大民生”,正是无数个像王先生这样的小微企业主,支撑起了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通过好商贷、好企e贷这样的金融产品,新网银行帮助“小生意人”提高应急能力,让每一个小微梦想,都能走得更远。

这种给小微企业雪中送炭之举,也让新网银行收获了媒体的赞誉,今年12月15日,由中国人民银行旗下《金融时报》发起并主办的“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金龙奖”颁奖典礼上,新网银行荣膺“年度最佳中小微金融服务中小银行”。

此外,新网银行的“基于人工智能的个人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控应用项目”,也荣获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等六部门颁发的“四川省金融科技应用试点优秀项目”奖项。

布局数字产业金融

经过五年的实践,新网银行用事实证明了一件事:用科技的力量与互联网的优势,可以解决普惠金融“作业成本高”和“风险识别难”的难题。

虽然新网银行的主营业务来自小微客户,但是其不良贷款率长期在1%左右,甚至比不少主流银行还要更低,即使是2020年出现疫情的冲击,依然维持在一个全行业较低的水准。

财务数据也证明了这个结论,2021年上半年,新网银行总资产规模较上年同期增加23.44亿元,不良率为1.04%,较2020年末下降0.15%;拨备覆盖率为379.84%,高于监管要求标准。

对于未来,江海判断,随着5G技术、物联网、产业互联网等的广泛普及,未来新的风口——数字产业金融已初具雏形。因此,新网银行今年以来在供应链金融上广泛布局,在交通运输、医疗等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斩获。

以医疗供应链金融为例,自2021年9月末新网银行医疗行业供应链产品上线以来,多家医疗流通企业已成功获得新网银行的授信,累计授信在短短一个月内就超过了1.5亿元,其中有多个客户还是第一次得到银行的授信支持。

随着国家对实体经济的愈加重视,基于供应链的小微金融服务,已是一片仍待挖掘的巨大蓝海,前景广阔!这也是民营银行差异化竞争的一大商机。

更重要的是,新网银行以技术立行,与主流金融机构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理念,将长期不断引来源头活水,涓涓滴灌着这片普惠金融的大生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