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基金 >

企业涌入咖啡赛道 行业逐渐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

时间:2022-10-11 13:04:52

 

来源:华夏时报

近几月各行业品牌纷纷跨界发展咖啡副业,如特步、同仁堂、邮政等。然而赛道虽变得拥挤,但今年资本热情却明显不复往昔,不再“砸钱”进场,投资氛围趋向谨慎和保守。

根据驼鹿消费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咖啡领域共有14起投资,已披露的融资金额仅为18.03亿元,而在2021年,共发生了28起投资,仅上半年融资金额便高达50.76亿元。今年同期已披露的融资金额不足去年的一半。

多名业内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机构的募资今年很困难,加上往年的咖啡投资过热,造成一定的行业“内卷”,目前进入了平台观察期。

天使投资人、艾瑞咨询专家顾问郭涛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随着众多企业纷纷涌入咖啡赛道,行业逐渐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引流获客成本高,市场分化趋势愈演愈烈,投资热度急转而下。另外,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大背景下,消费品市场的下行压力逐步显现出来,资本市场整体对消费品市场短期增长的预期下降,投资机构更加冷静和克制。

资本热情降温

2018年瑞幸凭借快速扩张以及互联网打法点燃中国市场,随后咖啡赛道搭乘新消费风口,短短数年时间涌入众多投资者。至2021年咖啡领域融资事件达到巅峰,共发生了28起投资,仅上半年融资金额便高达50.76亿元。当中Manner在半年内接连融资三次,单次融资金额达到数亿美元,Maocaffe猫咖、歪咖啡、挪瓦咖啡也接连宣布完成融资。

但资本对咖啡的热情在今年明显降温,驼鹿消费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已披露的融资金额情况呈“倒V”曲线走势,一季度持续爬升,3月份达到高点13.26亿元;二季度则大幅下滑,5月份创半年最低1亿元,虽然6月份有所微增,但依然处在低谷状态。

洛克资本投资总监刘翰卿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前几年几大品牌融资后,遇到疫情的反复,扩店速度和运营重点都在发生变化,以用户或顾客增长模型来作为发展逻辑的互联网方式失效,尤其是主打高端系列的咖啡扩张缓慢。而平价咖啡已经完成了一二线城市商圈的布局,三四线扩展的速度也放缓,已趋向饱和状态。另外,成熟的品牌已经开始单店或者整体扭亏平衡,不需要融资,而新品牌则因为市场已足够拥挤,各种主打方向的细分都有头部品牌,想要再获得融资较以往困难。

“相比此前的咖啡投资狂潮,目前投资机构主要关注品牌、产品竞争力、盈利模式和管理模式及运营模式等,这些将决定项目是否可以获得长期高速增长。当前,咖啡行业面临企业规模小、经营成本高、获客引流难和同质化竞争加剧等问题,企业需要加大产品差异化开发力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及效率,创新构建商业模式。”郭涛表示。

从格调型消费到日常性消费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从国内咖啡赛道生命周期来看,前期以瑞幸为代表的初级发展阶段已经告一段路,这段时期可以看作是资本对咖啡赛道的催化阶段,基本完成了融合式创新与产业链布局等一系列打基础和优化的工作。

中期由于境内资本催熟过速,咖啡赛道一度遭遇严冬,“瑞幸们”被迫开始转型,进入产行业收缩,企业战略重组阶段。这个时期新的资本和理念开始涌入。

“在经历了赛道重构之后,咖啡产业链目前整体更加趋稳,逐步形成了一条重营收、重利润的健康赛道。从某种程度上说,近期投资总额下降并非是赛道遇冷,而恰恰是对2021年以来投资过热的一种调整,对整个行业是有利的。如果任由新兴资本再次潮水般涌入,则很有可能重蹈覆辙,让靠创新发展业务的瑞幸们再次遭遇生存难题。”陈佳强调道。

陈佳表示,总体来看,到目前为止,在经历了由星巴克们打响第一枪,国内资本几轮咖啡赛道重构,咖啡产业链的消费者教育以及资本储备已经非常成熟了。考虑到咖啡相比奶茶等饮品其产品线相对要单一,标准化程度要更高,因此其作为投资赛道是非常有前景的。只不过因为国内速饮市场风云变幻,导致咖啡赛道变化很快。它是个好赛道毋庸置疑,但如何去把握其不断变换的格局却极为不易。

陈佳举例,前期有不少新晋资本主打咖啡原料产地等高端策略,但效果差强人意。这是因为这些咖啡品牌对中国新崛起的咖啡消费群体的真实需求判断失误,中国顶级高端咖啡消费者群体数量是有限的,能区分咖啡豆产地并以之作为消费选择的群体并不构成支持品牌运营的主体。这方面中资外资品牌都有必要做好功课,去不断更新对中国咖啡赛道的理解,才能守正创新立于不败。

对此刘翰卿也指出,国内咖啡市场仍有增长空间,机会更多是从格调型消费转向日常性消费。“从我们购买力的角度看,门店咖啡的定价仍居高不下。国外1至3美金便能购买一杯现磨咖啡,而在国内,一杯咖啡价格动辄25元以上很常见,作为日常消费饮品计算,咖啡消费者一个月在其上的花费占总收入比为5%左右,而在国外比例或仅有2%甚至更低。除开卖座位为主的咖啡品牌,其他的窗口咖啡还有价格下降的空间。”

刘翰卿续指出,从门店运营收益来看,目前市面上,平价路线基本单店已经可以扭亏平衡,重资产的店面咖啡还处于烧钱状态。商圈的重资产门面咖啡需要面对1至2个窗口咖啡的直接竞争。消费者对咖啡产品的理念已从“提供社交”到仅是“一杯口粮”的转变,那么口粮一定不能贵,这也是主打“平价、即拿即走”理念品牌近年可以快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行业发展至今进入深度调整期,未来咖啡品牌们四成会被淘汰,四成停顿待援,只有两成盈利,并进入快车道。”企业新数据战略顾问周树然表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