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金融 >

2021-2025年中国车联网行业的预测分析

时间:2021-09-13 16:04:33

 

来源:中投网

2021-2025年中国车联网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护航

2019年9月,国务院发布《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因,形成“三张交通网”、“两个交通圈”。深化交通公共服务和电子政务发展。同时,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

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关于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的通知”。《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指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到203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全面建成。

2020年4月,工信部、公安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三部门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车辆智能管理)》。《指南》提出针对车联网产业发展技术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道路交通管理行业应用需求,分阶段建立车辆智能管理标准体系的建设目标:2022年底完成基础性技术研究,2025年系统形成能够支撑车联网环境下车辆智能管理的标准体系。受益于交通强国战略及新基建顶层支持,车联网发展前景广阔。

2020年8月,国务院批准《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方案中提出向外资开放国内互联网虚拟专用网业务,同时支持开展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地图应用,建设京沪车联网公路。

(二)5G助力智能车联网发展

5G在车联网的应用中具有独特优势:一是低时延、高可靠:5G高/超高密集度组网、低能量消耗,大幅降低信令开销;且5G的时延达到了毫秒级,满足低延时和高可靠性需求。二是优越的通信质量:5G车联网V2V通信的最大距离大约为1000m,可以解决IEEE802.11p车辆自组网通信中短暂、不连续的连接问题;5G车联网为V2X通信提供高速的下行和上行链路数据速率(最大传输速率为1Gbit/s),实现车与车、车与移动终端之间高质量音视频通信;支持速度更快的车辆通信,支持车辆最大的行驶速度可达为350km/h。

2020年3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提出促进“5G+车联网”协同发展。推动将车联网纳入国家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促进LTE-V2X规模部署。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丰富应用场景,探索完善商业模式。结合5G商用部署,引导重点地区提前规划,加强跨部门协同,推动5G、LTE-V2X纳入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建设的重要通信标准和协议。开展5G-V2X标准研制及研发验证。伴随着5G的东风,车联网将迎来规模化部署。

(三)“四方主导”推动车联网产业规模化落地

目前,车联网产业链从底层通信芯片到上层应用,各环节涌现大量参与者,其中ICT企业、互联网巨头、整车厂、运营商为四大主导力量。ICT企业:国内外企业着重芯片/模组研发,同时布局相关应用产品。国内企业大唐、华为和国际企业高通、英特尔、三星均已发布各自研发的V2X芯片/通信模组。布局较为领先的高通、大唐、华为除芯片和通信模组外已推出相关商用产品,涵盖“云-管-端”的全产业链,在车联网终端、平台方面同样引领行业发展。

互联网巨头:目前,BAT均构建了自己的车联网生态服务体系。其中百度以小度OS为核心产品构建服务体系,涵盖社交、音视频、自由内容及服务、生活、车载服务五大方向;阿里通过斑马智行,依托阿里支付和电商生态,连接车内外生活应用场景,涵盖智能硬件、车载服务、生活、自由内容及服务、音视频五大方向;腾讯则主要通过自由内容及服务聚焦社交和娱乐,同时也涵盖生活和车载服务方面。整车厂:各大整车厂商逐步开发车联网产品和功能,开启车联网战略布局。同时,整车厂商与互联网公司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打造车联网产品。此外,在C-V2X汽车方面,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东风汽车、长安汽车、一汽集团、北汽集团、江淮汽车、长城汽车、东南汽车、众泰汽车、比亚迪汽车、宇通客车、江铃集团新能源等13家车企共同发布C-V2X商用路标,将在2020H2-2021H2年量产C-V2X汽车。

运营商:电信运营商作为车联网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移动、电信和联通三家均已在车联网进行全链条布局,其中V2X是布局重点。运营商均大力推进C-V2X业务验证示范,其中中国移动实现了基于LTE-V2X的车车网联和车路协同应用,包括紧急刹车、超车告警、路口防碰撞、红绿灯车速引导、路口信息推送到车等;中国联通展示了多场景融合的蜂窝车联网(C-V2X)应用解决方案,包括面向驾驶安全的Seethrough,车-人防碰撞、车-车防碰撞预警,面向交通效率的绿波带通行、自适应车队等业务;中国电信则重点开发了公交优先应用及停车导引应用。

二、不利因素

(一)车联网安全问题

2020年以来,整车企业车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等相关企业和平台的恶意攻击达到280余万次,平台的漏洞、通信的劫持、隐私泄露等问题十分严重。总体而言,在车联网时代,安全问题将由单一车辆财产安全向威胁个人安全、公共安全蔓延,安全事件影响面逐渐扩大。

个人安全方面,车联网对其的威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个人信息泄露。车联网实现了用户线上和线下生活的有机结合,相关数据既涵盖了与车辆安全运行关联的数据,也包括了用户数据、车联网应用服务相关的数据,这些数据信息相结合,几乎涵盖个人生活相关的所有关键数据,而以上数据一旦泄露将对个人造成很大的威胁。二是非法操控。车辆或车联网平台一旦被黑客非法入侵,可能面临车辆被远程解锁、远程开车门、启动,甚至是转向系统、动力系统等被非法控制,造成车辆被盗取甚至车辆行驶安全事故。三是拒绝服务。黑客对平台端的服务器发起DDoS攻击,造成平台网联功能(如车辆信息上传、远程控制以及请求服务等)受限或无法使用;对车辆端的CAN总线发起DDoS攻击而发送大量垃圾数据造成CAN总线过载和通信受阻,导致车辆运行异常。

公共安全方面,车联网对其的威胁主要体现在:车联网在极大增强车联网应用功能、改善用户业务体验、促进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管理的同时,使得车辆、基础设施或服务平台可能会受到DDoS攻击或基于漏洞的网络攻击而面临拒绝服务或控制权被恶意拦截、替换等威胁,进而造成大面积交通混乱或瘫痪,威胁公共安全。

(二)产业融合面临的挑战

车联网给产业创新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与此同时,跨行业融合也给产业带来了全新挑战。一是参与主体多元化,基建与运营模式仍需不断验证。传统的以信息通信为主导的服务,通常是由运营商来建,用户来用。从模式上看,无论是流量费、业务服务费都形成相对稳定的模式。但车联网的建设模式目前仍处于设计与探索阶段,距离稳定模式仍有一定时间。二是车路协同深度支撑自动驾驶仍面临诸多技术挑战。比如车端最关心的安全问题,车需要对驾驶员和乘客负责,所以车有一套功能安全体系,安全问题能够比较清晰的确定责任。但目前车路协同的路侧并没有这个体系,信息出了问题没有明确的相关负责人。三是需要打破跨行业设备互联、数据互通壁垒。因为主体不明确,所以平台建设的主体很多,除了运营商的平台,各地方政府、公交、图商等等这些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存在比较大的困难。四是跨行业、跨地域数字身份认证尚未协同统一。除了功能安全以外,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也很重要,但是现在的问题在于各个行业的身份认证体系包括管理监管体系尚没有统一。

2021-2025年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预测

2018年,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为166亿美元;2020年,推估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约为338亿美元。

我们预计,2021年我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432亿美元,未来五年(2021-2025)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0.07%,2025年将达到898亿美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21-2025年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

2021-2025年中国车联网用户规模预测

2018年,中国车联网用户规模达到3,600万辆;2020年,推估中国车联网用户规模达到6,960万辆。

我们预计,2021年我国车联网用户规模将达到9,551万辆,未来五年(2021-2025)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0.04%,2025年将达到27,313万辆。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21-2025年中国车联网用户规模预测

注:该指标以车联网汽车保有量为用户规模。

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

2021-2025年中国车联网汽车保有量渗透率预测

2019年,中国车联网汽车保有量渗透率约为15%;2020年,推估中国车联网汽车保有量渗透率达到24%。

我们预计,2021年我国车联网汽车保有量渗透率将达到31%,未来五年(2021-2025)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5.54%,2025年将达到77%。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21-2025年中国车联网汽车保有量渗透率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

2021-2025年中国车联网前装市场新车渗透率预测

2018年,中国车联网前装市场新车渗透率约为31.1%;2020年,推估中国车联网前装市场新车渗透率达到47.3%。

我们预计,2021年我国车联网前装市场新车渗透率将达到54%,未来五年(2021-2025)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3.94%,2025年将达到91%。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21-2025年中国车联网前装市场新车渗透率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

相关报告:2021-2025年中国车联网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上中下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