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热点 >

医药行业:2022医疗服务投资变化

时间:2021-12-13 22:05:03

 

来源:浙商证券

本周思考:DRGs推进,2022医疗服务投资变化

2021年11月19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制印发《DRG/DIP支付方式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在三年试点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加快推进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的全覆盖。本次计划主要强调了几点:

1.加快对DRG/DIP支付的全面覆盖,确保改革落地时间点:统筹地区、医疗机构、病种和医保基金覆盖的未来三年进度安排与关键时间点。

2.完善管理和考核等各项机制机制,强调加强医生诊疗服务价值衡量和绩效管理:对衡量支付标准的各项指标做更精细的管理,强调医生服务以技术价值,促进分级诊疗;建立更为健全的绩效管理与运行监测机制;形成多方参与的评价与争议处理机制等。

3.加强基础建设,确保改革能够长期稳定实施:加强专业能力建设、信息系统、标准规范和示范点的建设。

4.推进医疗机构协同改革,引导政策在医疗结构可以顺利落地:做到编码管理、信息传输、病案质控、医院内部运营管理机制转变四个方面到位。

我们认为本次DRG/DIP支付改革是医保控费的进一步推进,具体而言:(1)医疗器械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与外资产品相比,国产器械在价格方面更具优势,随着中国本土企业技术日渐成熟、产业链发展逐步完备,国产器械的质量越来越高,未来医院选择国外产品的比例将会降低,利好国产企业中成本管控能力优异的医疗器械企业和IVD企业;(2)利好进入医保的药品品种:DRG/DIP支付模式鼓励医院建立更完善的诊疗标准,鼓励更多患者就医,利好已经进入医保、产品力更有优势的创新药企业和仿制药企业;(3)医院IT系统管理有改善需求:DRG的各项管理指标都是需要数据化处理,对医院的数据采集、整体和分析等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利好医疗信息化相关企业。

进一步对2022年医疗服务投资框架形成思考,DRGs对医疗服务影响几何?我们认为在医保控费的背景下,民营医院将持续向龙头集中:医保支付改革要求公立医院具有更强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公立医院的诊疗质量不断上升,民营医院若想突出重围,必须拥有更强大的医疗资源以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而中小型民营医疗机构可能会由于缺少优质诊疗资源与价格优势导致加速出清。在此背景下,建议关注行业景气度高+扩张能力强+提价逻辑顺畅的行业龙头:爱尔眼科、通策医疗、海吉亚医疗、锦欣生殖。

本周表现:估值略有调整,中药、流通表现较好

本周医药板块上涨1.34%,跑输沪深300指数-1.80个百分点,排名第14。2021年初以来,医药板块下跌5.4%,跑输沪深300指数2.42pct。成交量上看,医药行业本周成交额为3658.8亿元,占全部A股总成交额的6.2%,环比下降1.5pct,较2018年以来的中枢水平低1.9pct。估值上看,截至2021年12月10日,医药板块整体估值(历史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34倍PE,环比下降0.8pct,低于2011年以来中枢水平(38倍)。医药行业相对沪深300的估值溢价率为172%,较上周环比下降7.5pct,低于四年来中枢水平(182%)。

据Wind中信医药分类看,本周涨幅居前板块为中药饮片(+5.2%)、医药流通(+4.6%)、医疗器械(+3.1%);化学原药料(-2.1%)为跌幅最大板块。考虑中信医药分类涉及部分公司交叉业务,根据浙商医药重点公司分类情况来看,医药商业(+6.7%)、医疗服务(+6.5%)板块涨幅居前,中药(+2.5%)、生物药(+1.9%)板块亦有提升;特色原料药企业(-3.0%)为跌幅最大板块。从个股表现来看,医药商业板块中药店表现普遍较佳,一心堂、益丰药房、大参林分别上涨17.9%、14.4%、12.6%。医疗服务板块的欧普康视、通策医疗、爱博医疗分别上涨12.6%、10.6%、10.5%,拉动板块涨幅领先。特色原料药板块奥翔药业(-9.5%)和医疗器械板块的九强生物(-11.0%)跌幅较大。

看好高景气赛道背后“中国优势”的持续体现

从长期看,政策对创新产品的鼓励及对同质化产品的压制势必使得企业因自身产品竞争力差异而导致分化,能够提供经济、优质、高效产品企业价值将更为凸显,回调下建议积极布局。我们坚持“创新赋能、制造升级和降本增效”三条选股思路,看好中国高端医药制造业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具体而言,建议关注:

1)创新赋能:抓住进口替代表象下的产品竞争力本质,从中国创新迈向全球创新。前瞻性布局景气赛道、坚持研发创新和持续提升产品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器械企业;谈判降价背景下把握中国市场,且拥有全球视野和布局的创新药企业;创新质量提升、服务赋能下龙头集中的研发外包企业。

2)制造升级:充分发挥中国优势,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通过新产能、新业务加速拓展打破产业转移“共识”的特色原料药企业;订单加速,行业景气背景下优势不断强化的生产外包企业;疫情机遇与集采倒逼下中国制造优势加速体现并加快国际化进程的出口器械企业。

3)降本增效:有持续扩大规模和提升效率能力的连锁医院、ICL及药房。具体结合公司质地和估值情况,我们推荐:药明康德、凯莱英、康龙化成、博腾股份、药石科技、九洲药业、昭衍新药、泰格医药、普洛药业、健友股份、仙琚制药、普利制药、复星医药、万孚生物、凯普生物、圣湘生物、润达医疗、维亚生物、阿拉丁、泰坦科技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