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热点 >

CPI保持总体稳定,宏观调控措施显成效

时间:2022-01-16 09:59:09

 

来源:中国网

张德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0.9%。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经济恢复制约因素仍然较多的情况下,2021年我国物价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低于全年CPI涨幅3%左右的调控目标,为国民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和更好保障民生创造了较好的环境。

2021年全年CPI总体波动幅度较小。从全年CPI运行轨迹看,虽然在波动中趋向逐步向高,但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年初CPI是全年的低点,在0上下波动;5月CPI同比上涨1.3%,达到上半年最高点,此后开始逐渐走低;7月以后CPI出现较为明显的上升,11月同比上涨2.3%,成为全年最高,接近年底时出现小幅回落,12月同比上涨1.5%。

去年全年CPI走势相对平稳,并不意味着稳物价轻而易举。与CPI关系较密切的PPI,也就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2021年全年增长8.1%。特别是自9月以后,PPI涨幅保持在两位数。虽然11月和12月逐月回落,与CPI的“剪刀差”进一步收窄,但PPI的上行在传导机制的作用下,一定程度上会给CPI带来上升走势,导致PPI与CPI双升,增加稳物价的难度。

2021年全球疫情仍在持续,这不仅拖累全球经济复苏,也影响物价总体趋势。在疫情冲击下,一方面,有的经济体为了刺激经济,采取较为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造成全球流动性泛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部分经济体通胀率已超过5%,有的经济体甚至超过8%,导致中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另一方面,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持续发酵,全球海运成本高企、集装箱短缺、港口拥塞、运费大涨,芯片、能源、大宗商品等特殊关键领域的供给不时面临“断链”的风险。外部环境的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对我国物价走势产生较大影响。

盘点去年中国经济工作的成绩单,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稳住了物价,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和稳住基本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稳物价,既要稳住CPI,也要稳住PPI。因此,中央从影响物价的国际国内因素出发,从CPI和PPI两大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打出政策组合拳,加大保供稳价政策力度,防止物价过快上涨。

2021年,占CPI权重较高的猪肉价格已基本恢复至正常年份平均水平,平均猪肉价格同比下降30.3%。为了避免猪肉价格大起大落,政府积极调控生猪价格。中央和地方启动猪肉储备收储工作,还多措并举对养殖端给予政策支持,降低养殖成本,推动市场行情平稳有序。无粮不稳。针对农资价格上涨较快,中央财政对实际种粮农民实行补贴。同时,扩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2021年,我国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3657亿斤,已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丰收,粮价稳住,粮油肉蛋菜果奶等重要民生商品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推动了去年CPI走势平稳。

对于输入型通胀压力,中央祭出一系列政策措施,用市场化办法稳定大宗商品价格。比如,推动进口通关便利化,提高出口关税、取消税收优惠;再如,支持大型企业搭建重点行业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以稳定原材料产供销;还有,以行政监管手段严打哄抬价格与囤积居奇行为等等。随着保供稳价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叠加原油等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影响,工业品价格涨幅有所回落。2021年12月,主要行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涨66.8%,回落22.0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45.6%,回落22.9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上涨36.4%,回落16.7个百分点。PPI涨势趋缓,为去年全年物价总体稳定提供了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动疫情冲击下的经济稳定恢复时,我国采取了“精准滴灌”的宏观调控政策。无论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还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都立足于精准调控,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有效避免了“大水漫灌”式强刺激带来的价格效应,这是去年稳物价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重要因素。

可见,受疫情影响,在全球经济不景气、通胀加剧、供应链紧张的背景下,2021年全年我国物价保持总体稳定,与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高企形成鲜明对比。这得益于中央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有力促进了价格回归合理区间,为做好2022年稳物价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长期向好的基本面。(责任编辑:唐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