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万亿财政存量资金因何“沉睡”?

2015-06-30 11:00:00

 

来源:互联网

万亿财政存量资金因何“沉睡”?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6月28日,审计署对外发布了《国务院关于201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在报告中,有关于财政存量资金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18省财政存量资金1.19万亿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审计署28日披露的《国务院关于201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称,至2014年底,抽查的22个中央部门有存量资金1495.08亿元,18个省本级财政有存量资金1.19万亿元。

所谓财政存量资金,简单说就是收到的钱中还没花出去的部分,或者已经列入预算用途有了归属,但最终没能花出去的钱。

审计署财政审计司主要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从审计情况看,一方面一些领域和地区的财政存量资金较多,另一方面民生等重点领域投入不足,一些地方不得不依靠举债投入,反映出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财政资金统筹力度不够。

造成上述财政有钱却不能花,只能通过举债借钱的怪象原因多种多样,排在首位的是“预算中专项用途的收入比较多,按现行管理办法不能统筹安排”,上述负责人称。

另据经济日报报道,在目前“三期”叠加、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通过审计监督,促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对于稳增长、惠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国务院部署和要求,2013年以来,审计署先后组织了4次较大规模的财政存量资金审计。”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副司长胥连碧表示,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存量资金审计工作,密切关注每次的审计结果,各部门积极配合,盘活存量资金成效明显。

胥连碧介绍说,国务院于2014年12月底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提出了加强财政存量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工作要求。财政部根据审计结果修订和完善有关制度,出台了一系列专门的文件规定,各级政府及各部门也都积极推进和部署整改工作。

“从目前情况看,各省对审计发现的应盘活但尚未盘活资金清理整合力度比较大,已基本形成实际支出,违规借款等资金已大部分清缴入库。”胥连碧说,各省还积极加大专户清理力度,撤销了一批专户,更加有利于各类财政资金的统筹使用。同时还促进了制度机制的完善。

哪些因素在影响财政资金统筹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审计署相关负责人表示,影响财政资金统筹的主要因素有四项。一是预算中专项用途的收入比较多,按现行管理办法不能统筹安排。如车辆购置税收入连年结转,政府性基金结转规模也比较大。二是法定挂钩事项支出预算刚性增长,资金闲置量大、不能及时发挥效益。这种挂钩事项“一刀切”的做法很容易造成区域的不平衡。三是一些改革措施或工作部署推进滞后。如某个2009年以来筹集的基金在有的省从未使用。四是财政专户清理不到位。抽查发现地方财政存量资金清理范围未包括各类财政专户。

审计署报告称,地方财政存量资金清理范围未包括财政专户,18个省本级财政专户存量资金至2015年2月底有2145.69亿元,其中600多亿元结存超过2年。

重点抽查的9个省本级在141个银行网点开设专户175个,其中35个应取消;专户资金规模相当于同期国库存款余额的35%,其中4个省本级还虚列支出将国库资金667.08亿元转入财政专户。

一位不愿具名的前审计署官员表示,财政专户存在利益空间,为了获取较高的收益,地方政府一般利用不同名目对同一项目开设多个专户,存放商业银行,导致闲置资金躺在管理混乱的专户里。

今年以来,政府多次提到盘活和统筹使用财政存量资金。总理表示,改革和完善财政资金管理,盘活沉淀的存量资金统筹用于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稳增长、调结构的效用。

审计署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从审计情况看,一方面一些领域和地区的财政存量资金较多,一方面民生等重点领域投入不足,一些地方不得不依靠举债投入,反映出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财政资金统筹力度不够。

此外,经济日报也报道表示,对于产生财政存量资金的主要原因,胥连碧分析说,一是各级政府间事权划分不清晰、事权与财权不匹配。政府各部门职能与预算分配权的界定也不够清晰,使财政资金分配中出现多头管理、交叉重复等问题,影响了预算分配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二是随着改革的推进,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没有及时修改完善。为保证重点领域的必要支出,国家曾通过一些法律法规规定了有关支出挂钩事项,或专门设立收费项目解决特定问题,这在财政供给能力和保障程度相对较弱的特定历史时期曾起到积极效果。但是,当前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有些特定事项早已解决,按既定渠道安排造成现实中大量预算资金沉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