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商业银行不良被低估 多机构代持谋利

2015-12-05 10:11:00

 

来源:互联网

商业银行不良被低估 多机构代持谋利

尽管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已经在加速暴露中,但是1万亿元这个数值依然很可能被低估。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为了粉饰报表数据,控制银行不良贷款的暴露节奏,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处置上渠道较多。但是,用空间换取时间的成本并不低,而这些伎俩对于资产的清理往往有限,反而成为了代持机构的蛋糕。

被掩盖的不良

11月中旬银监会公布监管指标数据显示,银行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持续“双升”,不良贷款1186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437亿元;不良贷款率1.59%,较上年末上升0.34个百分点。

12月1日,中诚信集团创始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毛振华在“穆迪——中诚信国际信用风险年会”上表示,我国经济下行趋势持续,国内银行不良贷款持续攀升,这是一个显性的问题,还有一些银行通过信托渠道,借助资产池的方式掩藏了部分不良资产。

无独有偶,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也称,2015年商业银行账面不良贷款率与实际信贷风险相比存在一定低估。

毛振华指出,部分城商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一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借助一些信托公司在帮银行倒腾报表。部分银行把自己的不良资产打包,发行产品,借道信托公司转卖出去。看起来这个不良资产没有了,跑到外面了。实际上,这些不良资产最后又卖给了银行的资产池。在这个过程中,信托公司白赚银行一笔通道费,银行把自己大量表内的不良资产通过这么一个套路移到表外,而银行的不良资产还在被掩盖。

“商业银行对待不良贷款的处置有很多方式,通过业务方式、代持或者资产包出售都是能够解决的。”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人士称。

据该资管公司人士透露,对于大型国企、民营集团等财务状况暂时紧张的贷款来说,商业银行常见的做法是用借新还旧、资产置换等方式来藏匿不良贷款,通过这种方式,风险爆发时间后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不良贷款数据。在此过程中,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做大了关注类贷款,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企业资产规模较大,抵押充足,但是暂时偿债能力有限。

“对于关注类的贷款,银行会对企业的订单、开工等情况非常敏感。按照借旧还新、资产置换的做法不可能时间特别长,银行会要求企业加大融资力度,或是找接盘方填补到期贷款。”上述资管人士认为。

代持兴起

实际上,由于银行不良贷款的爆发,相继有不少民营资产管理公司涌现,他们所看重的就是代持不良资产中的机会。“对于额度较大,收回可能性比较高的一些不良贷款,银行会考虑通过机构代持来暂时粉饰数据。”北京一家民营资管公司负责人表示,银行有代持的需求,而企业能从中获得利润,据了解已经有农商行在洽谈合作中。

据其透露,该公司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但是需要签订回购协议,并且在其他业务合作上给予便利。对应于这种代持模式,银行在其中对收回贷款的信心比较高,通常也是贷款额度较大的老客户。“通过对不良贷款的代持,实际成本要低于通过信托等方式的融资,客户也省去了重新融资的麻烦。”

此外,正如毛振华所说,银行的不良贷款“出表”还可以通过信托或资管计划的方式,即先由银行出售资产包,再将资产包包装成信托或资产产品对接银行理财。不良贷款风险仍然在银行端,信托或基金子公司仅仅充当通道角色。

“这种方式成本非常低,信托的通道费用约在千分之一左右。”上述民营资管公司负责人表示,对于银行而言,由于受到内部业绩考核压力,藏匿不良贷款就关系到基层银行高管业绩和全员绩效工资和福利。

商业银行延迟核销不良的另一个原因还有不愿意资产贱卖。据了解,资产管理公司与银行之间长期存在价格博弈,令银行深感处置不良贷款不合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