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脱虚入实”的根本在于开放服务业市场

2016-11-12 10:33:00

 

来源:互联网

“脱虚入实”的根本在于开放服务业市场

‍‍‍‍时隔5年,“蒜你狠”再次发力,截至11月初,大蒜批发价已超过13元/公斤,年初至今,大蒜价格累计已上涨近70%,此轮价格涨势甚至已超过2009/2010年行情,创出近年来新高。表面上看,此次大蒜价格上涨源于大蒜种植面积下滑以及灾害天气导致的产量减少,资料显示,大蒜主产区山东金乡县种植面积同比下降14%,产量下降4.7%。但由于大蒜在国内和国外的消费是比较稳定的,这点产量的下滑根本不至于价格出现跳跃性上涨,或者说只是价格大涨的一个必要条件。‍‍
根本原因仍是游资在收购与储藏环节的炒作所致,而且这已非游资近期的单一动作,包括生姜、棉花、白糖、中药在内的商品今年以来均出现了一轮大涨。在期货市场,焦炭、焦煤、动力煤等黑色系商品也出现了暴涨,让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至此,除股市外,多种大宗商品均出现大幅上涨。当然,商品炒作通常伴随着“稳准狠”的特性,如果不及时了结收益,那么在游资撤退的时候往往伴随着暴跌。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商品价格暴涨时点略微滞后于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的时点,不排除很多资金在一二线城市房价大幅上涨后兑现收益转投商品市场。说明在实体经济羸弱的背景下,民间资本投资首选仍是少数城市的楼市,只是在楼市价格明显背离基本面的情况下才涌向商品市场。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一幕在2009/2010年也曾出现,楼市涨完商品涨,商品涨完最终演变为通胀。目前,通胀已现抬头的态势,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0月CPI同比上涨2.1%,在国际市场原油等大宗商品今年已出现一定涨幅前提下,新一轮通胀也许离我们不是很远。届时,货币政策将失去继续宽松的支撑,经济转型也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困难。总而言之,民间资金仍在实体经济上方“空转”,年年都在避免的“防止经济脱实向虚”,目前来看仍没有明显改善的态势。
这点从民间投资今年以来断崖式下跌就可看出些许端倪,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今年7月已达2.1%的历史低位,这一数据虽然9月有所回升,但仍大幅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为缓解民间投资不进实体经济的难题,今年5月,国务院曾派出9个督察组赴全国实地督察,在督察后,国家发改委出台了《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改善政府服务、出台相关财税政策等方面促进民间投资。近日,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等20个部委也公布了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名单,项目数量高达516个,计划总投资额为11708亿元,远超前两批PPP示范项目。
但从近期商品市场投机风和PPP两年以来的情况看,相关政策落地与效果显现仍需要一个过程。
就拿当前较为火爆的PPP来说,原本地方基础设施是由各地平台公司来做,在PPP模式下需引进社会资本,这里的社会资本既包括民间资本,也包括国有资本。事实上,地方基础设施一般来讲大头都在交通、基建、能源等领域,由于投资规模较大、内部收益率相对于民间资本融资成本来说较低,主要参与的以国有企业为主。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往往出于政治风险、资金实力、监管等多方面考虑,更倾向于选择国企。民营资本往往只能参与一些投资较少,期限不长的PPP项目,即便如此,民间资本仍有对地方政府违约的担心。虽然近期财政部公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对未及时足额支付政府付费或者提供补贴的,社会资本可向法院申请,判决后仍不执行的,由上级财政直接从相关资金中代扣后支付至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但考虑到国内实际情况,民间资本能否打赢官司是存在疑问的。因此,即使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在现有体制下,PPP仍将由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主导。
其实,从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来看,我国的民间资本从来都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与企业家精神,这点从陆续对民资开放的纺织服装、房地产、家电等领域就可看出,只要对民资放宽准入,民资就可以将这个行业做到极致,不仅能大幅增加产品供给,带来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能有效降低产品价格并诞生出一些杰出的大型企业。
目前,相对于可贸易部门的制造业产能过剩来说,我国不可贸易部门即服务业仍存在较大的供给不足问题,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业长期以来限制对外资和民间资本开放,不仅市场竞争能力弱,服务质量也较低,可以试想,如果这些行业陆续对民资开放,要比再出台几批PPP示范项目对民资吸引力更大,既可有效化解民间资本无处可投的问题,又能防止虚拟经济泡沫,是真正意义上的落实供给侧改革。因此,解决经济脱实向虚的根本仍需以放开服务业市场准入为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