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重磅数据连续出炉 中国实体经济正在复苏

2017-02-15 09:48:00

 

来源:互联网

重磅数据连续出炉 中国实体经济正在复苏

从14日公布的多项今年首月的重要数据来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离“L”型拐点的距离似乎更近了一步。

国家统计局当天率先公布了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CPI环比上涨1%,同比上涨2.5%;PPI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6.9%。



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2.2%,涨幅比上个月上升0.3个百分点,自2014年2月以来首次回升至2%以上。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此分析称,这说明当前整体物价水平明显回升,而核心CPI的适度上涨表明当前经济正逐步回暖。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则认为,PPI去年以来的回升有助于企业盈利改善,有助于降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为补库存周期开启提供条件。对资本市场而言,基于长周期企业盈利改善的股市“健康牛”值得期待。

当天傍晚公布的1月金融数据则略低于市场预期,没有超越去年同期放出的“天量”,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03万亿元,同比减少了4751亿元。但从结构上来看,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的中长期贷款增加了1.52万亿元,这一绝对数字较去年同期的1.06万亿元有所增长。另一方面,票据融资减少4521亿元,而去年1月时增加了3719亿元。

摩根士丹利华鑫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实际上是反映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进一步复苏,资金正逐渐“脱虚向实”。


商业银行看好实体

相比此前更为抢眼的个人住房贷款,2017年首月的信贷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对于实体经济投放贷款的意愿越发强烈,尤其是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幅攀升1.52万亿元,为历史数据高点,而票据融资进一步下降4521亿元。

连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幅增加,既反映了近期经济企稳、实体经济贷款需求回升,也反映了MPA(宏观审慎评估)考核机制下信贷投向结构正趋于调整和优化。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依然不少,主要受前期成交订单信贷需求延续的影响。

此外,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总体低于去年同期,这是货币政策按照稳健中性的目标操作之后得到的具体的体现,这个现象是符合当前的经济需要的,也符合政策需要。

去年三季度开始,金融领域防范风险、去杠杆的基调基本确立。随后,监管层不断加码,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是在外汇占款持续下降的同时,谨慎使用降准,防止“大水漫灌”;第二,去年三季度开始,央行逐渐通过公开市场“缩短放长”的操作手段,提高隔夜资金的获得成本,希望达到债市去杠杆的目的;第三,升级MPA考核,将表外理财纳入MPA广义信贷;第四,春节前后开始上调政策利率来提高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

连平表示,目前信贷的投放比去年减少不到5000亿元,也是体现了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基调和操作方向。这种情况下,流动性和利率发生了变化,部分商业银行负债端规模的增长已经受到制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