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獐子岛扇贝又跑了背后:去年12月曾组织投资者参观

2021-08-07 13:47:50

 

来源:互联网

獐子岛扇贝又跑了背后:去年12月曾组织投资者参观

1月28日,632;1月30日,4737——这是“獐子岛”这一关键词在某搜索平台上搜索指数的蹿升,这一蹿升背后是1月30日晚,獐子岛(002069,SZ)连发三篇公告,分别代表扇贝“又跑了”、业绩由预盈变预亏了,以及公司回应深交所对控股股东遭检察院公诉的问询。

当然,最受关注的是上述公告中的这两句话:“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预计可能导致公司2017年度全年亏损。”这不由得让人回想起2014年10月,獐子岛也是对外宣布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预计当年全年亏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历史资料后,发现以下两个问题值得关注。

獐子岛需回应:三年来如何降扇贝死亡率?

獐子岛在2014年10月的相关公告中表示,造成虾夷扇贝“存货异常”的原因是:“北黄海冷水团低温及变温、北黄海冷水团和辽南沿岸流锋面影响、营养盐变化等综合因素。”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后注意到,事实上,1921年,日本学者就开始对了对黄海冷水团的调查工作,著名的物理海洋学家赫崇本也对黄海冷水团进行了研究。即对黄海冷水团的研究起始时间早、资料多。

獐子岛位于大连长海县獐子镇。上世纪80年代, 长海县海洋岛海域浮筏养殖栉孔扇贝,连年大批死亡;90年代初的调查研究已表明:水温异常波动与栉孔扇贝大批死亡有密切关系,且獐子岛当时每年扇贝大批死亡损失情况仅次于海洋岛,在海洋岛、獐子岛、小长山岛海域中居第二。

当时的扇贝死亡集中发生在每年6月末至7月初,结束于7月末到8月初,死亡高峰集中在7月中、下旬的5~10天内。但从生物种类上看, 当养殖栉孔扇贝发生大批死亡时, 同海区人工放养的贻贝、海湾扇贝、虾夷扇贝、鲍鱼等均未发生死亡。

从对温度适应能力来看,贝类分为广温性贝类和狭温性贝类,前者对温度适应能强,后者弱。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虽然均属狭温性贝类,但栉孔扇贝适宜生长温度为15℃~20℃,虾夷扇贝适宜生长的温度为5℃~23℃,后者比前者适应性要强。

那么,为何在多年前曾发生栉孔扇贝大量死亡事件,多年后,适应性强的虾夷扇贝仍然大量死亡?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经历了2014年9月、10月虾夷扇贝存货异常事件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曾于2014年10月21日开会,专门研讨相关事项,并形成会议纪要。纪要提出了4点建议:

第一,优化底播增殖结构,进行虾夷扇贝增殖等级划分,针对不同等级选用不同增值策略;第二,根据环境特点,通过种质创制提高产品对环境的抗逆性;第三,开展海域养殖生态容量评估,控制养殖总量,优化养殖布局,实现稳产、优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第四,加强海域生态环境监测,实现年度生态环境综合评估与预测。

三年多之后,獐子岛又发生了虾夷扇贝存货异常导致全年预亏的事情。那么,这三年以来,獐子岛对加强冷水团研究和监控、减少虾夷扇贝死亡率,做了哪些工作?这是獐子岛有必要对投资者进行回应的。

二股东减持期间:公司组织投资者观看扇贝播种

獐子岛2018年1月30日晚公告了虾夷扇贝存货异常的消息。当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獐子岛第二大股东和岛一号基金于去年11月13日~12月19日,分四次抛售獐子岛股份199.85万股。

而1月31日,经《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一步查证,注意到2017年12月6日~7日,也就是在獐子岛第二大股东和岛一号基金持续抛售獐子岛股份的过程中,獐子岛邀请了投资者代表6人、大连海洋大学专家1人以及券商和其他机构研究员5人,到“贝类净化车间、獐子岛镇及獐子岛确权海域”进行调研。

调研内容有三项:1.体验獐子岛原产地海参“大雪采捕”;2.调研虾夷扇贝苗种底播;3.调研海洋食品制造。

獐子岛特别表示,“调研人员还乘船至公司近海播苗区域观看了虾夷扇贝苗种底播生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