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监管摸底排查“反催收” 行业呼吁正常监管

2021-08-07 15:06:55

 

来源:互联网

监管摸底排查“反催收” 行业呼吁正常监管

本报记者 易妍君 广州报道

“这两三个月,我们催收的借款人中,大概有三成都是通过代理人与我们沟通,声称是自己的‘表哥’‘亲戚’等。但代理人一张口,就能知道他们是专业的,因为这些代理人不仅对整个催收流程了如指掌,而且相当了解企业和监管痛点。”近日,一家消费金融公司催收部门负责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实际上,提供个人信贷业务的机构被反催收组织“套路”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今年2月以来,为缓解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及个人的生产生活困难,银保监会、央行等部门出台了相关举措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延期还贷。但恶意反催收组织却借此机会,以提供所谓的反催收服务“引导”借贷者拖欠借款,并从中获利。

有消息称,近期,相关部门已开启了针对“反催收”的围剿行动,并组织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就“反催收”情况进行摸底调查,行业或将迎来一系列整治动作。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规范反催收行为,首先应规范催收行为,需要监管部门、自律组织将催收、反催收作为行业管理起来。

恶意反催收盛行

反催收伴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应运而生。在这一过程中,以有偿帮助借贷人通过非正常手段“躲避欠债、免除欠款或利息”的恶意反催收组织也开始冒头。据业内人士观察:“去年以来,这种反催收的行为开始呈现集体化态势,且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疫情阶段,在反催收组织“指导”下恶意拖延欠款的情况愈发肆虐。多家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均反映,在投诉网站上发现,某一时间段内,针对公司的投诉内容十分相似,且投诉频率比较密集。“甚至有专门的反催收人士去客户投诉内容下公开留言,招揽进如反催收QQ群/微信群等。”据某金融科技公司员工推测,进群后会有流程化的指引告知客户如何进行反催收,由此反催收组织从中获利。

一家银行信用卡中心有关人士指出:“我行某分行曾连续接到5单疑似‘反催收联盟’操作的客户投诉,因为这几位逾期客户均是通过监管部门来函投诉,而且都是委托他人跟进。同时,客户的诉求基本一致:希望能够免息分期还款。其中,客户张某不仅自己投诉,还协助另一位客户吴某与银行沟通还款事宜。”据他介绍,经过与张某的深入沟通,张某表示他本人从事多家银行信用卡“债务整理”业务。银行方面还了解到,张某的微信名为“#专业网贷#债务整理”。“从他帮客户吴某与银行协商的过程来看,张某非常了解信用卡业务催收流程,且熟悉催收机构业务要求,熟知相关的法律法规。”

此外,上述某金融科技公司员工告诉记者,疫情期间,针对公司的投诉大幅上升,80%以上的客户反馈,疫情导致没有收入或收入减少,要求停止催收和享受减免。但实际上真正受疫情影响导致还款能力丧失的用户比例并不高,其实是借机延迟还款或者争取各类针对疫情的优惠政策。“一旦不满足其要求就威胁投诉,给催收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比如,近期持续有多名用户使用几乎相同的话术和手法,向平台索要发票,并声称若不提供就向税务局投诉举报,借此要求减免还款。客户通常提完诉求就挂机,我们再次主动沟通也是一样的诉求。但我们是助贷平台,只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收取服务费,向用户开具发票应由放款方提供,涉及的担保费可以由对应担保公司提供。但是这类用户却坚持要平台开具发票。”

疫情之后,伴随借贷机构的坏账率、逾期率都有所上升,反催收的需求也有所增加。

借贷人“入套”损失多

记者注意到,目前,抖音等网络平台上仍能搜索到有关反催收的视频。此前一段时间里,“反催收”组织在各类社交平台上公开“授课”、售卖反催收课程,甚至一度出现过公司化运营的反催收组织利用抖音拉下线、招加盟。

借贷人如果轻信所谓“专业反催收”,也可能面临一定风险。一方面,可能会导致额外的金钱损失;另一方面,借贷人如在反催收组织的“引导”下提供假资料,也可能因此担责。

广东某融资担保公司向记者提供的案例显示,一位李女士听信了所谓“代理维权专家”的承诺,并按照“专家”指示,开始主动逾期还款,并根据“代理维权专家”提供的投诉模板材料,向监管单位进行投诉。但最终结果是,经过监管单位核实,李女士的借款申请流程并无异常,其反映的诉求也缺乏事实依据。等李女士最终醒悟过来,所谓“维权代理专家”的电话已经无法接通。

这类案例中,借贷人不仅损失了向所谓“专家”支付的额外费用,而且由于恶意投诉,其本人的征信记录也可能会受影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