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财经 >

从中国航运业发展悖论谈国际航运法规面临变革的可能性

2016-07-04 09:33:00

 

来源:

本文将撇开英国退欧事件,阐释国际航运业的发展趋势及该趋势对于国际航运法规可能产生的影响,且从中国航运业现存的“发展悖论”,来谈一谈国际航运法规面临变革的可能性。

一、中国航运相关各方的经营困境和发展悖论

当今世界的航运领域,中国是一个无法被忽略的重要因素。但是,同样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当前中国与航运相关的产业,无论是船东,还是货主,以及服务于他们的各种代理商、经纪人,还有供应商,与他们的欧美同行相比,生存状态普遍更为困难,原因何在?

很多人说,这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家公平竞争,效率比拼的结果,跟航运法规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规则适用往往对于最终结果会有重大影响。

大家在同一赛道上比赛,其实各自的出发点是不一致的,后来者要对先发者实现赶超,要么找到新的工具大幅度提升效率,要么等先发者在弯道慢下来时找准机会实现超车,或者是争取到对自己更有利的适用规则,除此之外,几乎别无他法。

如果在一国的环境,或在特定的国际组织之内,监管方有时候会通过规则,对领先者实行限制,如美国政府对AT&T等巨无霸公司的拆分,或者国际乒联通过修改乒乓球尺寸和球拍胶水来限制中国队一家独大的局面等等,就是通过对领跑者的限制,给予后来者更多的机会,以保持各方的相对均衡。而显然,国际航运的现行法规,是缺乏此类的制度安排,而且好像也没有改弦更张的打算。

事实上,本人对于英国航运法律的严谨和精致是高度认同的,只不过,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单一市场环境中,是规模较小的后发者更容易熟悉规则,还是规模较大的先发者运用规则更熟练呢?对于资历尚浅的后发者而言,是简单实用的法律更好用,还是精巧复杂的法律更为适合?

对照中国航运从业者的发展历程,笔者归纳了一下,基本上存在以下几个发展特点:

1、整体起步较晚,后发优势不强;

2、参与主体众多,个体规模较小;

3、经济总量很大,规则话语弱小。

上述特点,形成了中国航运各方从业者的发展悖论,使得中国事航运参与方,在经历了短期的快速发展之后,大部分企业都陷入了经营困境。今后如果不试图从规则层面进行改变,跳出这一发展悖论,而是心存幻想等待所谓的“市场周期性反转”,那么,笔者可以断言,其中相当比例的航运相关企业,有可能是等不到那一天的;其余企业即使苦苦挣扎等到了那一天,也只是跟在人家后面分得点残羹冷炙而已。

所以,就中国的航运从业各方的诉求而言,改变国际航运规则刻不容缓。

二、国际航运法规变革的契机在哪里?

中国航运参与方要从根本上改善生存状态,必须要对现有国际海运规则进行改变。当然,改变是需要一定内外部条件的,关于这一点,《吕氏春秋.察今》有一段大家耳熟能详的论断:“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那么,改变国际航运的“世”和“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可能将会影响到国际航运法规的变化呢?

1、集装箱运输

集装箱运输模式的出现,其本质上就是一种共享经济,是通过对运力的碎片化分割,大大降低了国际贸易的从业门槛,进而打破了国际航运两端的平衡—供应端的迅速集中,以及需求端的急剧分散。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原先基于船货双方“势均力敌”理念所进行的规则设计就失去了合理性。当然,集装箱运输所带来的变革还有很多,但这一条是最根本的,它使得航运从原来的低频大额的小众生意,变成了高频小额的大众生意,随着月来越多的货物被装到集装箱中去,以及集装箱内部空间的进一步分割利用,这个趋势还在演进之中,不可逆转。客观而言,国际航运立法对这一变化的关注度是滞后的,也是不够的。

2、商业模式再造

前面讲到,中国航运从业者存在“小而多”的现状,我们通常认为只有规模才有经济,而让这些从业者按照传统路径实现产业集聚,则无疑将耗时长久。转机在于,当前“互联网+”利用其联结方面的巨大优势,通过“团购”等模式使得“规模小”不必然成为交易劣势,航运的商业模式迟早也将面临这方面的巨大变化。与此相关的还有两个衍生变化,就是交易规则的标准简洁,交易关系逐渐由博弈关系转化为生态圈合作关系。

3、“一带一路”战略

如果把“一带一路”战略仅仅作为产品、产能输出的一个渠道,那么无疑是大大低估了这一国家战略的重大意义。“一带一路”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在对外输出产品、设备的同时,能够与沿线国家共同致力于创制新的国际经贸规则,在这方面,航运法规无疑处于首当其冲的位置,而在制订新规则的过程中,删繁就简、简洁实用应该是一项基本理念。

以上三个因素,可以较好地化解中国航运当前所面临的发展悖论,即:

1、起步晚不要紧,积极把握“集装箱化”的后发优势;2、个体规模小无所谓,拥抱“互联网+”扬长避短;3、利用“一带一路”,发挥影响力重塑国际航运新规则。

正如我们相信,英国脱欧事件,在短期内尚不至于给国际航运法律体系造成很大的冲击;我们也知道,中国因素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逐步影响到国际航运法规的变革,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还会有很多波折、反复。但是,如果大家能够尽快对此形成共识,共同携手推动这项变革,则对于改善我国航运从业相关各方的生存状况,对于提升我国在世界航运界的话语权,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