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财经 >

“中产”的标准是什么? 你是中产吗?

2016-07-04 16:48:00

 

来源:

“中产”的标准是什么?成为中产需要多少收入和资产?应该符合哪些感性指标?当中产阶层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扩大,你究竟是“中产”还是“伪中产”呢?

“一个绿意葱葱的小区,漂亮又宽敞的楼房门前,停着一辆锃亮的中级轿车。漂亮的女主人和优雅的男主人相互拥着笑看前方,可爱的孩子和小狗正在草地上嬉笑玩闹,温暖的阳光透过树梢空隙,星星点点洒在他们身上……”

在《焦虑的中产》这一中国首部关注国内中产阶层生存现状的小说序言中,作者描述了这样一个中产家庭的场景。

根据社科院社会学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中国中产阶层已达就业人口的23%,北京、上海等大城市40%都是中产,中产阶层正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扩大。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关于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的新闻时有耳闻,然而究竟中国的中产的规模有多大?中产的标准是什么?月薪8000元算得上中产么?

中产的硬指标

在全球范围内,中产阶级被公认的最大特征就是收入稳定丰富,未来可预期。因此提到中产,收入肯定是绕不开的一个硬指标。

客观来说,“中产”的说法最早来自西方。美国在1951年便对中产阶级做出了学术界定并进行了分类,但是不同的学者对中产阶级的界定有不同的标准,根据这些标准,美国有25%~66%的人口可以划分为中产阶级,后来的学者还对中产阶级群体进行了细分,比如上层中产阶级和下层中产阶级。按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WilliamThompson以及JosephHickey在百科全书上给出的定义,年收入3.5万美元至10万美元的群体为美国下层中产,年收入10万美元至50万美元的群体为上层中产。

而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的一份研究则试着从平均收入上对中产阶层进行简单的划分:如果一个德国人的工资水平在全国平均工资的70%到150%之间,那么他就是德国中产阶层中的一员。以一个拥有2个小孩的四口之家为例,月收入在2400欧元至5000欧元之间的家庭都是中产阶层。

在2015年3月,英国BBC有关社会阶层的调查结果显示,英国的一个全职中产人士年收入是24744英镑。如果伴侣的收入差不多,那么这样一个家庭的年收入是43592英镑.

具体到国内,按照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制定的标准,中国中产阶级是指那些年收入在1.35万~5.39万美元之间的人;而国家统计局则将中产阶级定义为年收入在7250~62500美元之间。如果换一个角度,从自认达到中产阶层的人群出发,著名调查机构益普索金融服务团队最新一份关于北亚地区的中产阶级调查显示,中国大陆自认为是中产的家庭月收入在4.5万元.

事实上,定义中国中产阶级的收入是一件令人困惑的事情,各种关于“被中产”的调查数据与生存状况也遭遇过各种吐槽。由于测算标准不同,中产标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较为中肯的一个标准是,据《福布斯》中文版的分析,在中国年收入在1万到6万美元的人群都可能当上中产,而另一个辅助衡量这一收入标准的是——能否稳定地拿出收入的三分之一进行自由支配消费。

当然,除了稳定的收入,要想挤进中产阶级的队伍,还需要有一定的流动资产。在这一标准的界定上,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家庭储蓄和其他货币性资产30万元以上,初步或大体解决了住房问题,且家庭人均居住面积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人群,基本可认为是达到了中国中等收入人群的资产标准。

“中产”vs“伪中产”

收入和资产是首要的硬指标,但也并非衡量中产的全部要素。在更为标准的定义里,中产不仅需满足稳定的资产、收入这两项刚性指标,还需满足“有体面的工作”、“有舒适的居住条件”、“有能力让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有闲暇进行较高质量的休闲娱乐”等较为核心的感性指标。

例如在英国,衡量中产的标准除了前文所述的具体收入标准,更多的是一些诸如家庭背景、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软性因素。很多挣得比中产阶层还多的蓝领,依旧被英国人归为“工人阶层”。而在美国人眼中,中产不仅要达到收入及资产标准线,亦需同时满足以下多个指标:“子女是否能接受良好的大学教育”;“是否有退休保障、退休后收入是否能保持工作时的80%”;“是否有医疗保险、大病大灾是否有保障”、“家庭是否有度假、每年有至少两周的带薪休假”。

具体到国内,关于中产阶层感性指标的流行定义是这样的:他们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无论买房或是租房,均拥有较为舒适的居住环境,一般有能力按照家庭需求的变化较为灵活地进行换购或换租;能为子女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有一定的闲暇,追求较高质量的休闲娱乐及生活品质,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同时,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换言之,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

也就是说,物质上的收入及资产并非划分中产阶级的唯一标准,如果仅是物质达到了标准,而没感性指标的支撑以及精神及生活上的追求,那或许只能被称之为“土豪”或“伪中产”。

你是中产,但你焦虑?

总体而言,中产既是一个经济意义上的阶层,但同时也与精神的满足感有着莫大的关系。

虽然相对富足,衣食无忧,是一个国家的中坚力量,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波动,中产群体有时也仍需为生活奔忙发愁。有人说,中国的中产有些不尴不尬:一方面,在整个社会的财富分配环节,中产阶层成为了停滞不前的群体,收入虽有上涨,但涨幅非常有限;开支却直线上升,住房、教育、医疗无一不是中产阶层必须直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中产阶层的职业曲线也面临着尴尬,上有职业道路的“天花板”,后有竞争激烈的“长江后浪”。

有时候,当对生活的理想和期待遭遇现实,中产阶层对于未来的困惑与忧虑也就油然而生。能否出现新突破,能否找到新的增长点?如果大的环境不出现改变,仅仅依靠个人努力,是否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幸福、更美好?

在背负“中产”之名的人生之路上,奋斗中的中产者也可以适时转换思路,在充分考量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工作能力的基础上,蓄势择机跳槽转行、增加副业或创业以加快收入提升;可以尽早制订长期的理财计划,包括养老金规划、置业规划、子女教育规划等,通过投资理财实现财富积累的目标,增加自己的“安全感”。当然,除了种种理财增收的手段外,保持良好乐观的情绪,不与他人攀比,更积极、更聪明地调整心态,丰富自己的生活,如健康运动,培养兴趣,学习新技能等等,也能帮助“我是中产,可我焦虑”的朋友更好地提升充实感与幸福感。

说到底,关于中产,每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评判与注解。或许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迅速实现物质上的中产,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追求和创造精神上的财富与快乐。只要生活过得健康充实,不也是一种很好的人生状态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